Archive for November 2005

火箭!火箭?火箭……   3 comments

嗨,火箭……
知道昨天晚上看完电影以后,我们才意识到我们犯了多么愚蠢的一个错误:竟然一直以为氢气球能提供足够的浮力……
当在进行了些许计算得到我们所能容纳的氢气球到底能提供多少浮力以后,我们彻底被震惊了——那玩意有和没有几乎没有差别。相对负载来说,0.8克力的浮力等于没有。这个故事再次告诉我们:看电视是得不到常识的……
于是乎,整个火箭设计在一夜之间就被彻底推翻重来了。
由于材料不得不变更,原本设计好的许多东西都不得不换了。
比如二级火箭的脱离装置,现在不可能使用高强度材料了。
所幸的是,我最终还是想出了二级绳结的方法来控制气球的开关。到这里我突然感叹:电子线路是多么可爱而简单啊~~
现在一切都要重来了,这个星期要忙碌了呀……

Posted November 29, 2005 by LostAbaddon in 世界叶

关于理论物理学的方法   Leave a comment

关于理论物理学的方法

原文出自: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德)爱因斯坦著 许良英,范岱年编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6-1979  
P312-318

这是爱因斯坦于1933年6月10日在英国牛津大学所作的斯宾塞(Herbert Spencer)讲座的讲
话。讲稿当年曾以单行本由牛津Clarendon出版,题名《On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Physics》。这里译自《思想和见解》,270—276页。——编译者

    如果你们想要从理论物理学家那里发现有关他们所用方法的任何东西,我劝你们就得
严格遵守这样一条原则:不要听他们的言论,而要注意他们的行动。对于这个领域的发现
者来说,他的想象力的产物似乎是如此必然和自然的,以致他会认为,而且希望别人也会
认为,它们不是思维的创造,而是既定的实在。
    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是在请你们离开这个讲堂。你们会对自己说,这个人自己就是从事
实际工作的物理学家,因此,他应当把一切关于理论科学结构的问题都留给认识论者去研
究。
针对这种批评,我可以从个人的观点来为自己辩护,这只要使你们相信,我不是自己要来
的,而是应别人的亲切邀请,才来登上这个为纪念一个终生为知识的统一而艰苦奋斗的人
而设立的讲座。可是,客观上,我要做的事可以从下面的理由来证明是正当的:对于一个
毕生竭尽全力以求清理和改善科学基础的人,人们去了解他怎样看待他自己所研究的那个
科学分支的,这也许毕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对这门科学的过去和现在的看法,也许太
过于依赖他对未来的希望和当前的目标;但这是任何一个深深地耽溺于观念世界里的人所
不可避免的命运。他的情况同历史学家一样,历史学家也以同样的方法——虽然达也许是
无意识地一一围绕着他自己对人类社会问题已经形成的理想,把各个实际事件组织起来。
    现在让我们来考察一下理论体系的发展,并且特别注意理论内容同经验事实的总和之
间的关系。我们所关心的是,我们这门科学里的知识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即经验知识
和理性知识之间的永恒对立。
    我们推祟古代希腊是西方科学的摇篮。在那里,世界第一次目睹了一个逻辑体系的奇
迹,这个逻辑体系如此精密地一步一步推进,以致它的每一个命题都是绝对不容置疑的—
—我这里说的就是欧几里得几何。推理的这种可赞叹的胜利,使人类理智获得了为取得以
后的成就所必需的信心。如果欧几里得未能激起你少年时代的热情,那末你就不是一个天
生的科学思想家。
    但是在人类成熟到能获得一种概括全部实在的科学以前,还需要有另一种基本的真理
,这种真理只是随着开普勒和伽利略的到来才成为哲学家的公共财富。纯粹的逻辑思维不
能给我们任何关于经验世界的知识;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
验。用纯粹逻辑方法所得到的命题,对于实在来说是完全空洞的。由于伽利略看到了这一
点,尤其是由于他向科学界谆谆不倦地教导了这一点,他才成为近代物理学之父——事实
上也成为整个近代科学之父。
    然而,如果经验是我们关于实在的知识的起点和终点,那末纯粹理性在科学中的作用
又是怎样的呢,
    理论物理学的完整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这些概念是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逻辑
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三者所构成的。这些结论必须同我们的各个单独的经验相符合;在任何
理论著作中,导出这些结论的逻辑演绎几乎占据了全部篇幅。
    在欧几里得几何里,情况也正是这样;不过,在那里,基本定律被称为公理,而且也
不存在结论必须同任何经验相符合的问题。但是,如果人们认为欧几里得几何是实际的刚
体在空间里的可能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也就是说,把它当作一门物理科学来处理,而不是
把它从原来的经验内容里抽象出来,那末几何学和理论物理学在逻辑上的同一性就完整无
缺了。
    我们就这样规定了纯粹理性和经验在物理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这种体系的结构是理
性的产品;经验内容及其相互关系都必须在理论的结论中表示出来。整个体系,特别是那
些作为它的基础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其唯一价值和根据,就在于这种表示的可能性。此外
,这些概念和基本原理都是人类理智的自由发明,既不能用这种理智的本性,也不能以其
他任何先验的方式来证明它们是正确的。
    这些不能在逻辑上进一步简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组成了理论的根本部分,它们
不是理性所能触动的。一切理论的崇高目标,就在于使这些不能简化的元素尽可能简单,
并且在数目上尽可能少,同时不至于放弃对任何经验内容的适当表示。
    我刚才简略阐述了的观点,即科学理论基础具有纯粹虚构的特征的观点,决不是十八
世纪和十九世纪流行的观点。但是,它目前正在不断地占领着阵地,因为,逻辑结构变得
愈来愈简单——也就是说,支持这个结构所必需的逻辑上独立的概念元素愈来愈少——以
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作为一方,以那些必须同我们的经验发生关系的结论作为另一方,两
者之间在思维上的距离也就愈来愈大了。
    理论物理学的广博而合用的体系的首创者牛顿却相信,他的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
律是能够从经验中推导出来的。这无疑就是他所说的“我不作假说”(hypotheses non f
ingo)的意义。
事实上,在那个时候,时间和空间概念看来没有出现什么困。质量、惯性和力的概念,以
及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定律,似乎都是直接从经验中推导出来的。一旦这个基础被接受了,
引力的表示式似乎就可以从经验中推论出来,而且有理由希望对于别的力也能如此。
    我们固然能从牛顿对他的体系的表述方式中看出,那个包含着绝对静止概念的绝对空
间概念,使他感到不安;他了解到,在经验中似乎没有同这个绝对静止概念相对应的东西
。他对于引进超距作用力也不是很放心的。但是,他的学说在实践上的巨大成就,也许足
以阻止他和十八、十九世纪的物理学家们去认识他的体系的基础的虚构特征。
    相反,那时的自然哲学家,大多数都有这样想法,即认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假设,
在逻辑意义上并不是人类思想的自由发明,而是可以用“抽象法”——即用逻辑方法——
从经验中推导出来。实际上,只是由于出现了广义相对论,人们才清楚认识到达种见解的
错误。广义相对论表明,人们可以在完全不同于牛顿的基础上,以更加令人满意和更加完
备的方式,来考虑范围更广泛的经验事实。但是,完全撇开这种理论还是那种理论优越的
问题不谈,基本原理的虚构特征却是完全明显的,因为我们能够指出两条根本不同的原理
,而两者在很大程度上都同经验相符合:这一点同时又证明,耍在逻辑上从基本经验推出
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的任何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如果理论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真的不能从经验中抽取出来,而必须自由地发明出来,那
末我们到底能不能希望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不仅如此,而且还耍问,在我们的幻想之
外,是否还存在着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呢?如果有一些理论(比如古典力学)能够在很大程
度上妥当地处理经验,可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那末我们究竟能不能希望由经验来作我
们可靠的指导呢,我可以毫不犹疑地回答:照我的见解,确实有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而
且我们是有能力去找到它的。迄今为止,我们的经验已经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自然界是可
以想象到的最简单的数学观念的实际体现。我坚信,我们能够用纯粹数学的构造来发现概
念以及把这些概念联系起来的定律,这些概念和定律是理解自然现象的钥匙。经验可以提
示合适的数学概念,但是数学概念无论如何却不能从经验中推导出来。当然,经验始终是
数学构造的物理效用的唯一判据。但是这种创造的原理却存在于数学之中。因此,在某种
意义上,我认为,象古代人所梦想的,纯粹思维能够把握实在,这种看法是正确的。
  为了证明这种信念,我不得不运用数学概念。物理世界是由四维连续区来表示的。如果
我假定这连续区里有一种黎曼度规,并且去探求这种度规能满足的那些最简单的定律,那
末,我就得到了空虚空间里的相对论性的引力论。如果我假定在这空间里有一个矢量场或
者有一个能从其中推出的反对称张量场,并且耍寻求这种场所能满足的最简单的定律,那
末我就得到了关于空虚空间的麦克斯韦方程。
    在这里,对于空间里电的密度不等于零的那些部分,我们还是缺少理论。德布罗意曾
推测有一种波场存在,它可以用来说明物质的某些量子性质。狄喇克发现旋量(spinor)是
一种新的场量;它的最简单的方程在很大程度上能使人推出电子的性质。后来,在同我的
同事伐耳特•迈尔(Walter Mayer)博士合作下,我发现,这些旋量形成一种新的场
的特例,在数学上同四维体系相联系,我们称之为“半矢量”。这种牛矢量所服从的最简
单的方程,为理解两种基本粒子的存在提供了线索,这两种粒子具有不同的静止质量和相
反的等量电荷。除了通常的矢量,这些半矢量就是四维度规连续区中所能有的数学上最简
单的场,它们似乎能以
自然的方式描述带电粒子的某些根本性质。
    我们应当注意的要点是,所有这些构造和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定律,都能由寻求数学上
最简单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原则来得到。理论家深入地把握实在的希望就在于:
数学上存在的简单的场的类型,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简单方程,两者的数目都是有限
的。
    同时,这种场论的重大障碍在于物质和能量的原子结构概念。因为这种理论就它仅仅
使用空间的连续函数来说,基本上是非原子的,这同古典力学相反,古典力学的最重要的
元素是质点,它本身就已经妥当地说明了物质的原子结构。
    现代量子论,在同德布罗意,薛定谔和狄喇克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形式中,用的是连
续函数,它已经靠一种大胆的解释克服了这些困难;这种解释是由麦克斯•玻恩首
先以清楚的形式提出来的。根据这种解释,方程中出现的空间函数,并不要求成为一种原
子结构的数学模型。这些函数只是决定,当进行量度时,在特定地点或者特定运动状态中
找到达种结构的数学几率。这种想法在逻辑上是无可非议的,并且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但是,可惜它使人们不得不使用这样一种连续区,其维数并不是物理学迄今所加给空
间(四维)的,而是随着构成被考查体系的粒子数目无限地增加的。我不得不承认,对这种
解释,我只能给以暂时的重要性。我仍然相信可能有一种实在的模型——那就是说,相信
有这样一种理论,它所表示的是事物本身,而不仅是它们出现的几率。    
    另一方面,我以为我们必须放弃粒子在理论模型中完全定域的观念。我以为这是海森
伯测不准原理的永久性的结果。但是,在原子论这个词的真实意义上(不仅是根据一种解
释),耍在数学模型中没有粒子的定域,那是完全可以想象的。比如,为了说明电的原子
特征,场方程只需要引导到如下结论:在边界上电的密度到处等于零的三维空间区域永远
包含着大小由整数表示的总电荷。在连续区理论中,原子特征将由积分定律满意地表示出
来,而不必确定那些组成原子结构的实体的位置。
    要等到用这种方式把原子结构成功地表示出来以后,我才认为量子之谜算是得到了解
决。

欢迎到我的留言板来就本帖说两句!
王天信发于Sun Nov 27 10:34:54 UTC+0800 2005

Posted November 27, 2005 by LostAbaddon in Uncategorized

丘成桐:我研究数学的经验   Leave a comment

丘成桐:我研究数学的经验

今天林松山叫我讲关于应用数学的问题,我想一想,讲做学问的经验也好。因为我来台湾
也差不多五年了,我想很多研究人员做研究的方法并不见得是最好,尤其是我觉得很多年
轻人员为什么在国外能够念的好?这是很值得思考的。 所以,我想讲讲我自己的经验,
或是我对数学的看法,让大家参考一下。
我想第一讲是最重要的当然是要有热忱,最主要的就是求真的精神,是始终要培养的。我
们做学问是为了求真,无论是对自然界的了解或是从数学方面来讲,我们有不同的观念,
可是真跟美就数学来讲是最重要的。追求真跟美的热忱很重要,因为我们整个做学问的路
上要碰到很多不同的困难,假如我们没有热忱的话,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所以追求学问
的最崇高目标,无过于真跟美,追求的目标无误,热情才不会熄减。我们非想办法培养自
己对追求学问的热忱不可。几天我在去看我父亲的遗作,其中有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余将上下而求索。

做学问的路很长很远,我们一定要看得很远,因此我们要上下去求索,要想尽办法去求真
。怎么去找真跟美,能够始终不断的坚持下去,这是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如果没有热
忱的话,就永远达不到做大学问的地步。我们再举一个国外的例子,在一个有组织的系统
里,我们的竞争很厉害,尤其在物理方面或其它实验科学方面的研究,真是分秒必争;有
一个题目刚好出来的时候,大家晓得其他人也会做这个问题,很多post doctor 或者是f
aculty 聚在一起往往工作到深夜,甚至整个晚上不睡觉。这上面当然有一个竞争性在里
面,就是希望达到一个目标,比人家快了一点;可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求真的热忱很大,
刺激着我们使我们不肯放松。否则的话,很多有tenure 的faculty,没有必要这样拼命,
可是很多faculty 还是愿意这样子作,我想热忱很重要。我们要晓得,作研究的路是很远
的,我们要在中间低潮的时候还能够坚持做下去。很多作研究的人,他往往觉得若不在中
心的地方,他不敢去做。有些人去到过最好的地方,他也不敢去碰难的题目。这有很多不
同的原因,等一下我们再慢慢谈,可是一个最要紧的我想是基本的功夫要做好。基本功夫
没做好往往会出现上述问题。中学的时候,大学的时候或者在研究院作研究生的时候,很
多基本功夫都要培养,很多学生在年轻的时候不将基本功夫做好,以后做研究就很吃力。

交通大学着重应用数学,可是我们晓得应用数学主要的工具是从纯数学来的;很多的学生
人认为既然是应用数学就不用学纯数学或者是应用物理就不必学基本的物理,这是很大的
错误。很多基本的功夫非在作学生的时候学不可,为什么呢?我们要做习题,并且要大量
的去做,这是学习基本功夫的必要过程。我想很多现在毕了业拿了博士学位的人看一本书
的时候不再去做习题。遇到一些比较复杂计算的时候往往不愿意去算,可是很多基本的想
法就是要从计算里面领会得来的。我们所做的命题,最后的时候可能留下很简单很漂亮的
结果,可是中间往往要花大量的计算我们才晓得这结果是怎么得到的。做好的研究不是一
朝一夕得来的,往往做了一百次,九十九次是错的,最后一次是成功的。但成功的时候,
我只跟你讲成功的结果,不会跟你讲九十九次失败的经验。错误的经验往往是很好笑的,
因为经常犯很明显的错误,要在做完的时候才知道。可是当讲给人家听的时候很少会跟人
家讲错误的那部分,其实做错误的结果让你眼睛明亮,它帮你忙,让你向前走。其实你能
做错的结果,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因为很多初学的人连怎么进去做这个题目都不能够做到
。譬如来讲,你给我一个化学上的问题,我从什么地方开始做我都不晓得,因为我没有这
基本的功夫,我根本不晓得要从什么地方开始。2一个好的数学家至少要能够掌握两门以
上很基本的功夫。基本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学来的。譬如讲,有代数的方法、有分析的方法
、有几何的方法等种种不同的方法,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学。有些人喜欢几何,觉得
代数没有什么意思不想学,或者是学代数的人不想学几何,各种想法都有,可是最后我们
发现真的做研究的时候全部都要用到。有人说我只做一个特殊的题目就永远只去做这方面
的题目,结果连这方面的问题也不见得做得好。因为数学的发展是不停地在改变,不断地
在改变。自然界能够提供给我们的问题,不会因为你是几何学家就继续不断的提供几何方
面的问题,而往往是与几何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到了题目来的时候,要用到其它工具,我
没办法去了解,我就比其他人吃亏了。例如,很重要的一门"群表示理论",一般来讲很多
地方不教这门课,可是在应用科学或者理论科学要用到,"群表示理论"在物理也要用到。
有些好的数学家可以很技巧地运用"群表示理论"分析很多问题。我们可能没有这些办法,
这就是因为我们基本功夫没有做好的缘故。我想"群表示理论"大概是进了研究院或者大学
后半期的时候学的。中国数学家在这方面的训练不够,因此不如国外学者,可见有些基本
学科一定要学好,同时要很早就学。我们学数学的不单是要学数学上的基本功夫,在物理
上的基本功夫也要学,这是在大学时就要学的。力学、电磁学我们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因
为物理跟数学这几十年来的发展越来越接近,很多问题是从物理上提供的。我们假如对这
些基本的观念完全不认得的话,我们看到题目就比不上其他懂得这方面的数学家,能够很
快的融会贯通。到了这个年代,很多的数学的问题往往是从其他的学问如理论物理、应用
数学或其它的科学里来的,他们甚至提供intuition和方法。我们想了很久的一些问题,
往往因此得到了解决,假使我们从来都不接触其他科学的话,就完全落伍了。举个例子来
讲,代数几何学家这二十年来已有长发展。可是到了这几年来用古典的方法或者纤维丛的
方法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结果从理论物理帮助我们看到以前看不到的可能。由于本身
知识的局限,很多代数几何学家遇到这个困难的时候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专家的看法,遇到
理论物理就不敢去碰它。可是物理提供了,解决了我们基本问题的方向,代数几何学又觉
得很难为情, 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去了解,所以这是一个很困扰的问题. 假使你不肯学物
理学上的基本功夫,你就很难接受这个新的挑战。记得我看过一本书, 序言里讲作者很感
谢代数学家Albert,他为什么感激他呢?他说Albert教我代数,使得我坐下来的时候,看
代数问题不会恐慌,使我能够坐下来好好地对待代数上的问题。就是讲我们基本功夫能不
能做到如此,我坐下来,看到几何问题或应用数学的问题,可不可以坐下来就想个办法来
对付他,我想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往往看到问题,坐下来的时候,恐慌的不晓得怎么办,
因此就算了,我想大家都有这个经验。你做基本功夫一定要做到你看一个题目,明明是u
nknown、unsolved的问题,你还是可以坐下来,然后花工夫去解决它。即使你不能够解决
它,可是你至少晓得怎样去想办法,同时不会恐慌、放弃,我想这是最重要的。往往我们
因为基本功夫没做好,当一个深的题目或看法出现的时候,我们就拒绝去接受,认为这些
题目不重要,这是去解释自己为什么不能够去做某一个问题的时候最自然的方法。训练基
本功夫要在研究生、大学生或中学生的时候。基本功夫怎样学好呢?有时看一本书完了就
放在一边,看了两、三本书后就以为懂了,其实单看书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做习题,因
为只有在做习题的工夫里面你才能晓得什么命题你不懂,也理解到古人遇到的困难在那里
。习题不单在课本里找,在上课和听seminar时也可以找。我们很多学生上课的时候不愿
意去写笔记,不作笔记的话根本不可能去念任何学科。尤其是有时候演讲的人讲的题目是
根本不在书本里的,或者是还没有发表的。我常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学生不去作笔记,他
认为他懂了,其实明明不懂。因为可能连讲课的人自己都还没搞懂,可是听讲的人不愿意
去作笔记,也不会去跟演讲的人谈,也不会去跟其他老师讨论。往往你花了一个钟头在那
边听,听完了以后就全部忘掉了。因为你没有一个写下的笔记可以温习,怎么可能不忘掉
呢?另一个训练基本功夫就是要找出自己最不行的地方在哪里。我们来看"群表示理论"的
时候,我们有一大套理论。单看理论是不够的,在应用时往往要知道群表示怎么分解的,
你不能够将它写下来则理论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又例如一个方程式的估计问题,你有没
有办法了解其中的方法?腿磕?实际计算经验,不光念一两本书就足够的。举例来说,
我的儿子最近刚学因式分解这个问题,老师教他一大堆怎么分解整数方程的问题。他学了
。也学得很好,也学了怎么找根的方法。可是有一次考试是他不知道怎么因式分解?我跟
他说,你明明晓得怎么找根,为什么不能够因式分解?主要是他学的时候没想到找根跟因
式分解是同一件事情。问题就在于训练基本功夫的时候,要去想清楚数学命题间的关系,
了解清楚为什么要解这些命题。我们去看很多人写以前人的事,写了很多很漂亮的介绍和
批评。可是你自己没有经历过这一条路的话,你事实上很难了解困难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人家会这样子想。要得到这个经验,不单要做习题,还要做比较困难的习题。做困难的习
题有什么好处呢?困难的习题往往是几个比较基本的问题的组合。我自己看书的时候,常
常会一本书一下子就看完了,觉得很高兴,因为看完了;可是重新再看,反而什么都不懂
。我想大家都有这个经验,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没有学好这学科,做比较困难的题
目的时候,你就会发觉会遇到困难。尤其是我们做一些题目的时候,往往就觉得似是而非
,在脑子里面想,以为已经懂了、可以解决了、就一厢情愿的很快的解决它,很快的看完
那一本书,事实上这是欺骗自己,也不是训练基本功夫的方法。一个好的题目,你应当坐
下来用笔写下来一步一步地想,结果你会发现很多基本的步骤你根本没有弄清楚。当你弄
清楚的时候,你去看你以前需要的定理在那里、怎么证的、我想你会慢慢了解整个学问的
精义在哪里。所以说,动笔去做题目是很重要的,我们做大学生的时候还愿意做这个事,
往往做研究生的时候,就以为了不起,毕业以后更不用讲,不会动手去写。一个题目在那
里,我们很了不起地以为自己懂了,有些是很明显,但有些是似是而非,好像差不多了,
事实上不是,里面有很多巧妙在里面。我们一定要动手去做,当你在一门课里面,基本功
夫搞得很清楚以后,你就发现书里面很多是错的。 在发现书本里的错误时,2你的基本功
夫也不错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学生不看课外书,连本身的教科书也不看,很使人失望。做
研究大家晓得,自己要去找自己的思路。单单上课听听,听完以后不看书,做几个习题就
算了,怎么用都做不好。因为你没有想自己的思路要怎样子走。我做大学生刚开始第一年
半的时候,因为刚开始将数学严格化,我觉得很高兴。因为从整个logic看去,可以一点
一点地推导,从前有些几何或分析上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慢慢将它连起来,我觉得很高兴
。我讲这个事情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现在很多大学生或研究生对于宏观的数学看法并不
热情。就想课本上有题目拿来,能够做完它,你就觉得很高兴。你没有整体地去想整个数
学、或者整个几何、或者整个代数,我们须要研究的是什么事情?我们须要追求的是什么
对象?我想去考虑这些事情其实并不会花你太多时间,可是你要有一个整体性的想法。整
体性的想法是非要有基本功夫不可,就算很琐碎的事情你都要晓得以后,才能对整个科学
有一个基本的看法、一个大范围的看法。现在谈谈我个人的经验,我记得我念中学的时候
我学了平面几何。大家都晓得平面几何很漂亮,我觉得很有意思。书本上的平面几何的问
题大概我都懂得怎么做。可是我觉得还是不太够,所以我将很多基本的问题连在一起,之
后开始慢慢想。去发现一些书本没有的问题,去想书本的方法能够有什么用处,是不是大
部分平面几何上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我想找一些命题是这些方法没有办法解决的。我记得
我初中的时候想过一个问题,我发觉没有办法去解决它。花了很多工夫去想,看了很多课
外的书来帮忙,最后很高兴地找到一2本书讲那个问题不可能用圆规和直尺来解决,可以
用代数的方法来证明。因为经过很多不同的想法,有半年的工夫,完全不晓得圆规和直尺
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此看到人家将这个问题解释清楚,就觉得很高兴;那时候是中学生
,没有了解Galois理论,所以还是不太搞清楚是怎么证明的。可是我至少晓得有问题是不
能用圆规和直尺解决的。也因为经过很长的思考,所以我开始对这类问题的了解清楚得多
。也开始欣赏到做数学的精义。我想我们做一个习题或研究,我们最好花些工夫去想想着
整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也多看一些参考书,这对你的帮助很大。因为数学无非是很多方法
放在一起解决很多不同的问题。这是一个工具,我们了解一下这整个方法的局限,对基本
功夫有很大的帮忙。基本功夫是一个工具,不是一个终点,是一个起步。基本功夫没搞清
楚的话,没有办法去讲某个学问好,某个学问不好。记得从前在香港念大学的时候,当时
的环境比现在差得很多,图书馆根本没有什么书,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导师,但是还是看了
很多课外书,也看了很多文章。但现在看来浪费了很多精力,这是眼界太浅,坐井观天,
不知数学的发展与方向的缘故。以后我到Berkeley,也看了很多文章,得益良多。一方面
当地图书馆收藏丰富,一方面良师益友的交往,心中开始建立对数学的看法。我中学的时
候,老师跟我们讲:好的书要看,不好的书也要看。数学里面不好的书我也看,你可能奇
怪为什么不好的书我也看;我是觉得这样子,你一定要晓得什么是好的书,什么是不好的
书,所以你看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这个作者写文章并不见得是了不起的。有些作者
,你晓得他的著作是了不起的可以多看,可是从不好的文章里面,你也可以看到许多现代
的发展。因为有时候,从简单的写法里面,你反而看得比较容易一点,可是你一定要晓得
他里面所讲的命题并不见得是有意思的,你一定要经过你自己大脑去搞清楚。可是他里面
的组织往往是有的,普通水平的文章里面往往会引出有名的文章,也会介绍出有名的文章
里面讲些什么事情,同时往往会写的比较容易看一点。因为它的水平比较低??
可以学一些大数学家的文章,你看了以后,很快就晓得怎么进出不同的地方,可以和好的
文章比较。这是我自己的经验,你不一定要这样子做。我的建议是大部份的时间看大数学
家的作品,小部份时间浏览一般作品,并做比较。我当研究生的时候,有时候从早到晚都
在图书馆里面看期刊、看书。当时因为在Berkeley没有研究室,研究生没有研究室很好,
整天在图书馆里面坐。几乎主要期刊的文章我都看过,看过并不表示仔细的看,但至少有
些主要的定理都看过。当时大部分都看不懂。看不懂没有什么关系。往往你要花很多工夫
才能够在细节的部份搞清楚一篇好的文章。因为你第一眼看得懂的文章并不见得太好。并
不是讲一定不好,简单的文章有时也有创见,多看文章让你晓得当时的人对于哪一个方向
的问题有兴趣,对你有很大的帮助。有很多学生跑来问我问题,我跟他讲某某年有谁做过
、做到什么阶段,他们听了很惊讶,为什么我晓得?没有谁讲给我听,是我自己在文章上
看到。这很重要,因为你做研究的时候,你要晓得什么人做过、解过哪些问题,对你的帮
助很大。因为往往做研究的时候,你须要晓得得只是谁做过、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这个方
面的文献,你以为有了这个帮助以后,你可以跑回去找这个文件。甚至你只要晓得那一年
代谁碰过这个问题,对你也有很大的好处。有很多名家的文章往往比人家做快一步,就是
因为他晓得谁做过这件事情,他可以去找这方面的文章,或者去找某个数学家帮忙,否则
的话,做数学的有十几万人,你根本不晓得谁做过这个方面的问题,谁没有做过。所以在
这方面多学一些人家做过的问题,无论出名的文章也好,差的文章也好,都看一看。我当
然是建议你多看一些出名的文章,因为差的文章等于是消遣性,看武侠小说一样,看完就
放在一边。你有追求的热情以后,慢慢地在将不同的看法放在一起。到了这个第一步以后
,我觉得你可以开始找自己的题目。因为你开始晓得整个数学界主要在看什么问题。一个
好的数学家怎么找自己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当然有不同的找法,有些人要发展一套理论,
有些人要解决难题,理论的目标最后2还是要解决问题的,所以解决重要问题是发展一般
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一环。举例来说,像Poincare Conjecture,它是三维拓扑中最主要
的猜想,我们晓得前人花了很多心血去解决它,到了现在有很多不同的尝试方法,各自成
一个气候。这个命题已经变成一门学科而不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这是三维空间的结构问
题,需要彻底解决此猜想才算圆满。另一方面有些人为什么对Poincare Conjecture 有兴
趣,对其他问题兴趣不大,那是因为它是公认的难题。我想选题方面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
。我有很多朋友是很出名的数学家,他们只想解决出名的问题,我认为这是错误的选题方
法。在数学上,我们应该有整个的有系统的想法,想整个数学目的在那里,应当解决什么
样的问题。你们可能都念过王国维讲的做大学问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晏殊说的 "昨夜
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王国维讲做大学问的第一个阶段,要解释这
一段话,我要再说明基本功夫的重要性。如果基本功夫没有做好,你根本望不远。你叫中
学生去望尽天涯路,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最后讲一些空谈的话。对数学或者科学上的历史
不了解的话,你根本没有资格去谈以后的事。不是叫你去全部了解,至少有一定的了解。
现在很多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我觉得比较头痛,教他做一个小题目, 做了以后,一辈
子不愿意放。不停的写小文章,写了文章当然可以发表,对某些年轻人来说讲,他认为这
样子很好,不想重要的问题,今天能够写一篇小文章,明天能够写一篇小文章,就可以升
级,假如不写出来的话,生活上会受到困挠。这都是对的,可是你真的要做一个好的题目
,其实也不见得那么难。一些研究生的论文是历史上有名的著作。为什么他们能够花三、
四年的工夫,做出这么出色的工作?他们是从不懂到懂,然后还要再向前进。表示真的要
做好的题目,并不是像你想象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才能够做到,问题是你??决心是怎么样
。昨夜西风凋碧树,就是说你要望很远的话,要将前面小的树去掉,才能看的远。假如我
们眼界里面看的都是小题目,永远都看不远。我们要懂得怎么放弃些渣滓,才能够做一些
好的题目,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请。你不愿意放弃你明明晓得不会有前途的问题,就
永远做不到好的问题。这是一个困难的选择,因为你觉得毕业、升级的问题,而不愿放弃
你明明晓得不会有前途的问题,那你永远不会成就一个大学问的。我记得我刚学几何学的
时候,当时流行的度量几何,所有工具都是三角比较定理来的,我始终觉得对几何的刻画
不够深刻,后来我和我的朋友和学生开始一系列用到微分方程做工具的几何研究,我也很
庆幸当时愿意放弃一些小的成果,走一条自己的路。我们选题的时候,可以跟出名的数学
家、跟导师或者是从书上去看,可是最后的思考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做成大学问。因
为你自己没有你自己的想法,你始终跟着人家走,是没有办法做好学问的。可是你可能没
有资格做这一件事情,因为你对于这一门学问还不懂。我一开始讲了一大堆,就是因为我
希望你们去想一想基本功夫要做好,要你对这一门学问里的不同命题要晓得。就像你去买
货,你要晓得百货公司里面有可能出现什么东西,你才去挑。王国维谈学问的第二阶段是
柳永的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寻找真理的热情就如年轻的恋人对自己
的对象的追慕,那是很重要的事。在追求一个好的命题的时候,中间要花很多工夫,有时
候甚至是很痛苦的。可是我们只要晓得,最后的成果是值得的,我们就会花很多工夫去做
,就像爱情一样。很多年轻人找对象时,朝思暮想,当做学问却没有这种态度。假如你对
做学问没有热情没有持久力的话,你就不可能做成大学问。其实屈原说"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尤未悔。"比柳永更来得彻底。接着下来大家都晓得王国维的第三阶段是:  
         
"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然这是辛弃疾的诗,不是我讲的
,可是基本上我们都有这种感觉。你真的做过一个好的文章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我们
花很多工夫做一个好的命题,有想法的时候,你考虑这个想法对不对有时候晚上睡不好,
想得很辛苦。有时候想的辛苦了,就一睡睡很久,假如你做学问做到这个地步,你会解决
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我想没有人是特别聪明,可是你花了很多工夫,能够进入交通或清
华大学,应当资质都不会太差。我想你花了那么多工夫进研究院,一定希望有一些成果。
我们做学问跟爱情不太同,有时候不一定看到一个目标,而是看到其它。就像我刚才讲的
,我们要解决Poincare conjecture,最后还没解决它,可是解决了其它的命题,这是数
学历史上常常有的。每一个人都有这个经验,你明明要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发现解决了其
它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做这个题目的时候,不晓得走法对不对,可是你将这个工具全部
搞好以后,基本的想法、有意思的想法你自己晓得以后,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在这个
路上走的时候,思想不要太顽固。你要知道还有其他有意思的问题。就是你发展了一套想
法以后,往往有其它的问题你刚好可以解决。可是也因此你要晓得,你在整个做研究的过
程里面,你眼睛要睁开,眼睛怎么睁开呢?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听colloquium,也不愿意去
听其他人的seminar。不听seminar就不晓得人家在做什么东西。明明你的方法可以解决他
们在做的问题,但你眼睛闭起来、看不到,这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很多学生尤其是中国学
生,讲我的论文是做这个,这个seminar与我的论文无关,我不愿意去听、不愿意去看、
不愿意去跟人家来往、不愿意去跟人家谈。结果你做的论文可能不是你能解决2的问题,
可能你的方法刚好可以解决人家的问题。因为你不愿意去听、去看,你就解决不了问题。
一个人的思维有限、能力有限,你不可能不靠人家的帮忙。什么是人家的帮
忙呢?一方面是看文章,听seminar,一方面就是请教名家。你自己去请教别人的时候,
百分之九十五人家不晓得你在做什么,也不可能提供你直接的意见。假如能够直接提供你
意见,帮你直接地解决问题的话,你这个问题不见得是很重要的问题。可见你刚开始没有
搞清楚这个问题有多重要。但不要紧。多请教别人总是有好处,至少晓得这个问题有多好
,还是不好。假如你怕发问,就在seminar或colloquium的时候要多听,多听对你的好处
多得不得了。你在seminar里面就算听不懂的话,至少你在看他写的头两个字,你就晓得
最近人家在做什么事情。你可能觉得莫名其妙,可是事实上你可以得到好处,这是很要紧
的。所以能够有机会尽量去听不同的课,对你是有很大的好处;念纯数学的也应当去听应
用数学或物理方面的课。听seminar时,即使relax一天,也没有什么关系,应当去听应用
数学或物理方面的课。听seminar时,即使relax一天,也没有什么关系,反正总比在家里
面无聊或看电视好。怎么在一个孤立的地方,也能够做一个好的学问。我举个例子来讲,
十四年前,复旦大学有一位学生,他要来跟我,我答应了收他。结果因为当时复旦大学的
校长怕留学生全部走掉了,所以不准他出国,因此他没有办法来跟我。但是他将我80年写
的问题集,大概有一百题的样子,选了其中的一个题目去做,拼命的在做。我不晓得他拼
命的在做这一个题目,虽然他在一个比较孤立的地方,可是十多年来只做这一个题目,最
后去年做出很重要的结果。我觉得很高兴,因为这一个题目是一个很不简单的问题。可见
你只要找对了题目,同时你拼命的花工夫去做,就算你不跟人家来往的话,也不见得做不
出来。当然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完全不跟人家来往,因为复旦大学里面也有一些很不错的数
学家。我想不可能全部都不跟人家来往。可是在交大、清华这些地方是不能讲是全部孤立
的地方。在这个条件之下,我觉得绝对是可以做好的学问,只要我们将整个思路搞清楚、
整个问题搞清楚。今天讲的主要是我觉得来了五年,我想讲一讲我念书的经验,希望你能
够参考,我是这样子的做法。可是不见得每一个人都要有这样子的做法,因为每一个数学
家都有对学问不同的看法。你可以追随不同的路线,可是我想最开始所讲的基本工夫要做
好,是永远少不掉的。然后要尽量去开发自己的领域,题目一定要做重要的。后来真的做
得到的可能是比较小的结果。可是总比一开始只想做不重要的题目来得好。到了解决整个
主要的问题以后,你的看法或对于整个学问的看法又不同,你会有不同的想法。今天就讲
到这里,谢谢大家。

欢迎到我的留言板来就本帖说两句!
王天信发于Sun Nov 27 10:34:00 UTC+0800 2005

Posted November 27, 2005 by LostAbaddon in Uncategorized

33招Google新鲜技巧玩法最新揭秘   Leave a comment

33招Google新鲜技巧玩法最新揭秘

1.搜索在线摄像头监视站点    

  在Google中输入“inurl:"ViewerFrame?Mode="”或者“inurl:"MultiCameraFrame?Mode="”、“inurl:"view/index.shtml"”(输入时不带外面的双引号,在英文状态下输入),你会获得无数个未经加密的网络摄像机监视到的画面。无聊的时候玩玩,可以满足一下我们的好奇心。此外,打开这个站点:www.opentopia.com/hiddencam.php,在“from”中选择“China”,你还可以看到国内的某处网络摄像机画面。    

  2.让Google搜索结果在新窗口中打开    

  默认情况下Google的搜索结果跟百度等搜索引擎不一样,它是直接在当前网页中打开搜索结果,这对我们的使用会感到不方便,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来达到目的。打开Google后,选择“使用偏好”链接,在打开页面的“结果视窗”中勾选“开启新视窗以显示查询结果。”一项,单击“存储偏好设置”按钮即可    

  3.比较两个关键词在Google中搜索结果数量    

  想知道克里和布什谁更火?那就比较一下Google的搜索结果数量就知道了。打开www.googlefight.com/,在“Keyword #1”和“Keyword #2”中分别输入“克里”和“布什”,单击“Make a fight!”按钮即可看到他们各自的结果。笔者试过,克里有741000个搜索结果,布什有4020000个搜索结果,布什获胜!    

  4.让Google来告诉去哪儿旅游    

  想好去哪儿旅游了吗?问问Google吧。打开douweosinga.com/projects/besttimetovisit站点,在“Enter the name of destination”栏中输入你想要去的城市名字,比如“北京”,点击“Go”即可获得结果。    

  5.有趣的关键字    

  在Google中输入“_*_”这个关键字,不管你是“搜索所有网页”还是“仅搜索中文网页”,你都只能搜索到一大堆中文页面。想明白这是为什么吗?到blog.outer-court.com/forum/5066.html去看看就知道了,原来这是ASCII字符和Google之间的矛盾。 

Google在用户隐私资料收集方面的九大疑点 

Google-Watch近日刊登文章,警告用户小心Google对隐私资料获取的“阴险”与“强硬”,并列举了Google在用户隐私资料收集方面的九大“阴谋疑点”:   

  1. Google的“老不死”cookie

Google是第一个使用Cookie的搜索引擎供应商,其Cookie有效时间竟然直至2038年。Google的Cookie在你的硬盘上留下独一的ID记录,当你浏览Google页面时,Google会检查你是否拥有Cookie文件,如果没有则留下新Cookie,如果已经存在便会读取旧Cookie中的信息。   

  2. Google记录所有能记录的资料   

  Google将记录所有搜索引擎用户的Cookie ID、网址IP、登录时间与日期、搜索偏好以及浏览器类型。Google还会针对你的IP地址提供给你不同的地域性搜索结果。   

  3. Google资料保护并不完善   

  Google没有任何资料保存政策,很显然,他们可以自由读取搜集到的用户个人资料。   

  4. Google不会透露资料的用途   

  当纽约时报2002年在采访中就资料用途问题咨询Sergey Brin时,他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5. Google雇佣“危险人物”   

  Mutt Cutts--Google重要软件工程师,曾经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而且Google还想雇佣更多有类似背景的人。 

  6. Google工具条是间谍软件   

  Google的免费工具条能够记录你浏览的所有页面,并且读取你的所有Cookie,Google已经在其隐私政策中承认这一点。而且Goolge工具条每次更新都无声无息,并不询问用户是否需要更新。 

  7. Google的页面缓存拷贝行为违法   

  根据美国网络版权法,Google的页面缓存记录行为违法。   

  8. Google并不是你的朋友   

  目前Google占有75%站外链接份额,网站管理员不得不寻求Google的认可。如果网站管理员试图利用Google已知的搜索排名算法提高自己的排名,将受到Google的惩罚,其链接和流量将被Google中止。而Google目前并没有出台公开处罚标准和政策。   

  9. Google是个人隐私的定时炸弹   

  每天有2亿用户使用Google搜索服务,其中大部分在美国本土以外,Google的隐私资料收集行为将成为个人数据的定时炸弹。连华盛顿新成立的安全局资料采集部门都梦想获得Google搜集资料的高效能力。

 Google技巧 

google检索引擎因其准确和快速的检索服务而深受广大网民欢迎,成为他们手中查询信息的必备工具,Google检索引擎本身也不辜负网民的期望,不断推出新的检索功能,除了为帮助人们更精确查找信息而常用的网站内容(site)、网页链路(inurl)、网页标题(intitle)、各种格式文件(filetype)和被链接(link)等检索功能之外,最近,还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检索服务,总体来说,这些新的检索功能更加人性化,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需要,因而很容易被用户接受和使用。

  1。 汉语拼音输入检索 
  为了方便使用中文的用户在网上搜索,Google允许用户直接在键盘上输入汉语拼音来检索相关事物,例如: 
  输入 shanghaishikebiao 
  检索结果提示:您是不是要找:上海时刻表  
  这正是我们需要查找的关键词,用户可以据此浏览相关结果,这包括上海地区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时刻表。如果需要查找更详细的资料“上海飞机航班时刻表”,则只要在原来的检索结果“上海时刻表”中间输入feijihangban,例如:
  上海feijihangban时刻表 
  Google的这项新功能,可以免除用户在中文和拼音输入方面的互相转换。用户在输入拼音时,不要留有空格,否则Google会误认为英文。Google把拼音与常用的字或者词组一一对应,因此,过于生僻的字或词组不适合于用这个方法查找。 

  2。 中英文字典 
  经常使用计算机的用户手头上自然会有一、两个字典软件,用于查找和翻译中英文的词义。作为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工具,Google也提供了一个中英文字典,很方便使用。用户可以按照下列方法查找词义查找英文的中文词义则输入fy computer查找中文的英文词义则输入 翻译 计算机

  3。 天气查询 
  天气情况也是人们经常要查询的信息之一,Google 提供的天气查询来自于一个更新及时的中文气象网站,适合中国人使用。用户输入中文和英文都可以查询,例如要了解奥运会期间雅典的天气情况,可以按照下列方法输入: 
  雅典 天气  athens tq 返回的查询结果中会在第一条出现一个 “雅典天气预报”,用户点击后就可以看到当天雅典的天气情况。如果地名相同者,用户还需要进行一次选择。 

  4。 股票查询 
  查询股票的网站已经很多了,Google提供的股票查询只是更方便一些而已,用户可以按照股票名称、股票代码或者股票名称的声母字母查询,下列为查询“中国联通”股票行情的举例。 
  中国联通 股票 zglt gp 
  gp 600050 

  5。 邮政编码和区号查询 
  人们时常需要查询邮政编码和电话区号,Google提供了这样一个实用的功能,用户据此能够获得所要查询的省市名称,邮政编码及长途电话区号,下面为查询举例: 
  邮编 杭州        
  区号 绍兴        
  yb  杭州  
  qh  绍兴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只能查询到城市级别的邮政编码和区号,而无法进一步查询区县的具体信息。 

  6。 手机归属地查询 
  用户在输入手机号码后可以获得号码段、归属地、卡类型、邮政编码和电话区号的信息,但是从实用的角度看,其中只有手机归属地的信息较为有用。 

  7。 计算器使用 
  Google有计算器的功能,例如在google检索框中输入45*86+35/7,就会得到结果: 
  (45 * 86) + (35 / 7) = 3 875 
  有兴趣的用户,或者经常在计算机上进行运算的用户不妨可以试一试。 

  8。 购物检索 
  Google新开设的购物检索称之为Froogle,网址为http://froogle。google。com/ 
  用户只要输入商品的名称,就可以看到该商品的图片和价格,用户还可以限定一种商品的价格进行检索,并且将检索结果按需要从高价到低价排序列出,许多商品可以直接在网上订购,这种图文并茂的检索购物方式较受用户青睐。 

  9。 美国实用生活信息查询 
  如果用户生活在美国或者短期去美国出差和学习,下面的查询功能或许能对他们又帮助,因为这些检索服务目前仅限于美国。 
  9.1 地区代码查询 
  用户输入美国的地区代码,在返回的检索结果中的第一项就是该地区的地图,用户可以通过不断的点击来找到一条具体的大街。 
  9.2 条形码查询 
  用户输入一个商品的条形码就可以找到有关该产品的说明。 
  9.3 飞机航班查询 
  用户输入一家航空公司的名称和航班号,即可获得该航班的出发地和目的地,起飞和到达时间,以及实际航行情况,目前是否开始检票,抵达目的地候机大楼的舱门号。 
  9.4 车牌号查询 
  用户输入车牌号,可以获得一辆车的名称、型号、出厂年份,车身和发动机情况。 
  9.5 邮件查询 
  用户输入一个邮件的号码,可以获悉该邮件目前的状况,譬如邮件已经抵达或者正在路途上等。 

  10。 检索工具栏 
  Google的检索工具栏功能强大,有拖放和右击检索功能,新闻阅读,广告拦截,网站排名显示和搜索字词标明等,工具栏可以附在浏览器下,使用更加方便。用户可以首先在Google网站下载并安装一个检索工具栏,然后根据需要在工具栏的选项中进行设置,我们推荐用户使用这个检索工具栏,它将给用户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方便。 

  10.1 Google 新闻 
  Google 的新闻来源于4500家报刊杂志和通讯社,在精选以后持续播出世界各国的新闻,每条新闻都有更新的时间,并联接相关的新闻。用户可以使用免费的新闻通知服务,通过电子邮件收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10.2 网站排名 
  Google 通过对 Web 链接结构和许多其它变量自动计算,对网页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定。网站排名根据这个评定能够显示用户正在访问的网站的重要程度,用一根绿色线条显示,直观而明确。 
  10.3 搜索字词标明 
  搜索字词标明通过鲜艳的色彩标明用户所检索的字词在每个网页上的位置,便于用户查阅,单击“搜索字词标明”按钮可以打开和关闭标明状态。 
  10.4 拖放和右击检索 
  拖放检索功能使检索更为方便,用户可以把在网页上所选取的字词直接拖放到检索框中,Google会自动进行检索。对于与 Web浏览器同时运行的许多文字处理应用程序中的文字,也可以使用此功能。右击检索是指用户可以在网页上选取文字后,右击鼠标,然后从弹出式菜单中选择“Google 搜索”便可以自动检索。

欢迎到我的留言板来就本帖说两句!
王天信发于Sun Nov 27 10:31:12 UTC+0800 2005

Posted November 27, 2005 by LostAbaddon in 赛伯铁客

法师和巫师   1 comment

银河系大百科全书,地球篇,职业介绍 :
在地球碳基文明的晚期,出现的两种职业。这两种职业的详细介绍都淹没在了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的战争中了。唯一知道的是,这两种职业都具有超乎碳基文明想象的“奇异能力”。

叶枫是一名很尽职的法师。
虽然今年刚刚升任为37级法师,但是在业界已经颇有名气了——“黯夜杀手叶枫”。
他的尽职不单单体现在了作为法师的本职工作上,也体现在了,用他所说就是“业余爱好”的,杀手工作上了。
一名尽职的杀手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就是:除了杀手界和雇佣杀手的客户,别人基本不知道他是名杀手。
对于这点,叶枫自认为做得很不错:在大马路上走动的话,路人一定会在和他擦身而过后回到指指点点道:“看那,那不是昨天电视上出现的天才艺术家叶枫吗?”
当然,曾经也发生过有人回头说:“啊!黯夜杀……”当然,后果就是“手”字还没发出来,人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其后新闻会大肆宣扬巫师的道德败坏,竟然还研发出“黯夜杀”这样的恶毒巫术,而且还在大街上乱用!
皇辰,叶枫的死对头,当今世界上第二号杀手,今年刚升任45级巫师。
每次出现所谓的“黯夜杀”巫术的时候,皇辰就会去找叶枫单挑,而理由一般都是下面几个中的一个:
“我们新发明的巫术叫‘黯月杀’,白痴!”
或者“今天我一定要你承认,世界上最好吃的菜是柳飘絮的‘八宝老鸭煲’!”
再不然就是“怎么,我篮球赢了你你不服啊?”
当然,有次意外,理由竟然是:“丫的!你玩八十分作弊!我跟你拼了!”
至于为什么每次都要把这样的理由放在这样的时候去进行,这就没人知道了。据后来硅基文明中一台名叫“诸葛不亮司马亮”的电脑分析,很可能是他们只有在那个时候才会出去打篮球,然后一起去柳飘絮那吃饭,接着三个人拉上方力一起打八十分。
附带说明,柳飘絮是当时著名的牧师,而方力则是世界闻名的武士。
一般皇辰和叶枫拼命的时候,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回蜂拥而至作全方位报道。反正这年头瞬间转移的法术已经和吃饭一样成了人的本能了。不过,颇为不幸的是,因此而殉职的记者,截止到碳-硅大战爆发以前,已经突破了5000人次大关。当然,不用担心,当时复活所需要的价格不到现在的万分之一——只要五千地球币,折合美元就是三元五角。
据说当年还有位记者因此上了报纸头条:
“请问,今天是你第几次复活?”
“哈哈,才第一百零八次而已。”
“那么,都是去报道皇叶大战的时候死亡的吗?”
“是啊是啊!当时的情景只能用一个单词来形容,那就是‘awesome’!”
“呵呵。是啊。那,你对广大读者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其实我有很多话要说的。不过由于皇叶大战马上又要开始了,所以我就说得简短点:‘今天,你死了没有?’”
“好,谢谢您的合作!”
有传闻那名常死记者的名言是剽窃自远古碳基文明的一句广告辞:“今天,你喝了没有?”不过并无具体考证依据。
其实,那些记者的身亡原因都是自己的原因:刚吃完晚饭还没消化就剧烈运动使用魔法,最后受不了皇辰和叶枫决斗时说的,厄,怎么说呢,其实就是他们说的话吧,一下子笑得没喘过气,加上笑得胃抽筋导致食物上涌,两者一结合,就这么挂了。

早上,叶枫和皇辰分别接到一个暗杀任务,然后在柳飘絮那吃饭的时候得知:两个人要杀的竟然是同一个人: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小的迷信组织——国际科学家联合会——的主席——伊萨克•阿尔波特•罗杰•霍普金斯 。
当两人相互看了对方那张写着暗杀目标的标记卡后,突然就跳了起来,怒气冲冲地看着对方。两团燃烧着的红色火焰在两人背后依稀可见。
柳飘絮拿起了调羹。
然后,皇辰和叶枫同时念动了数个“不可饶恕”咒。
柳飘絮打算舀碗汤。
接着,两人的手同时结了数个“严禁使用”印。
厄,等等,柳飘絮发现汤已经喝完了。
接着,两人同时大喊:“八宝老鸭煲!”
柳飘絮转身出去拿汤,方力笑着说:“再来碗饭,麻烦了。呵呵。”
然后,巫术“黯月杀”和法术“新月灭”同时打在了方力的身上。0.005秒后方力从自家的“无预告即时全自动复活棺材”中坐了起来,保持着吃饭时的动作,依然笑呵呵的说:“柳小姐的‘八宝老鸭煲’果然是世间极品啊,我情不自禁就喝多了点,呵呵。”然后就是一阵沉默,0.5秒后冲到柳飘絮的店和皇辰、叶枫大打出手。

虽然说“国际科学家联合会”,简称“国科联”,是一个迷信组织,但是叶枫一直认为这个名字比联合国指定赞助组织“环地中海除意大利部分反扫帚和方尖帽黑章白鹅毛袍法师精神统一协会”要威风,更重要的是容易记多了。更何况该精神统一协会的委员会常务委员死活不允许会员使用简称来称呼这个组织,说是这样会亵渎伟大的黑章白鹅毛袍之神。再说了,连联合国自己也承认,现在大家使用的光脑、互联网、亚空间通讯技术、以及所有的交通设施,除了瞬间移动魔法,都是科学产物。所以,相应的,叶枫其实对国科联还是很有兴趣的,至少不认为他会迷信到哪里去。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皇辰身上,只不过皇辰是对“喜马拉雅山北麓山脚第五山洞所在地下城的专吃黑章白鹅毛的龙与魔王俱乐部”那冗长的名字以及打死都不肯使用简称的态度感到很不满意。据《预言家日报》报道,一次皇辰真的在一气之下杀光了俱乐部所有的人,但是下午该俱乐部所有成员就发表联合申明说他们只是邀请皇辰帮他们试验最新的复活魔咒是否有用而已。此后,本来的“第四山洞”就改成了现在的“第五山洞”。

下午,叶枫和皇辰西装笔挺地来到了霍普金斯的住宅。
在经过了108次决斗来决定谁按门铃谁敲门后,霍普金斯终于被门铃声和敲门声从睡梦中吵醒。当然,除了他以外,方圆10公里范围内已经没有活物能被吵醒了。
“请问,您们二位找我,有什么事吗?”霍普金斯在把两人请到屋内,泡了三杯热巧克力咖啡,坐在两人的面前恭敬地问道。
“啊,这个,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叶枫先挠了挠头,笑着答道。
“是啊是啊。我们只是接到上头的任务,说要把您给杀了。”皇辰喝了口咖啡,也笑着回答。
“嗯。而且,是不能再被复活的那种。”叶枫叶喝了口咖啡说。
两人放下咖啡,同时赞叹道:“多好喝的咖啡啊!老伯您真厉害!和柳飘絮的咖啡不相上下呢!”
老者听了来者说要杀自己后,愣了一下,在听到两人称赞自己的咖啡后,“嘿嘿”地笑了笑,然后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了叶枫和皇辰一次。
两人继续喝着咖啡,笑呵呵地看着霍普金斯。
“你们,”老人终于开口了,“你们是说,你们是来杀我的?”
“嗯!”两人像小孩一样,认真地点了下头。
“这真叫人有点不知所措啊。”老人搓了搓手,显得似乎很不安。
“是啊。其实,我们本来是想先写封信通知您一声的。”叶枫终于喝完咖啡,留恋地看着咖啡被说道。
“嗯。不过后来我们想,应该给您一个惊喜的。所以就直接来了。”皇辰也喝完了。
老人看到两人都喝完了咖啡,和蔼地笑了笑:“要不要再来一杯?”
叶枫和皇辰突然开心地笑了起来:“可以吗?啊,真是麻烦您了呀!”
老人笑着起身去倒咖啡。
在倒咖啡的时候,老人说道:“今天早上,我出去早锻炼的时候,也有一个人跑来说要杀我。好像叫方里,或者是叫方林。厄,可能是方亮吧。”
皇辰和叶枫一听,离开兴奋了起来:“是不是方力?”
“哦,对对,是叫方力。他是一名武士呢。”
“对啊对阿,他是我们的朋友,杀手界排行第三名的。”
“呵呵,那你们一定是‘黯夜杀手叶枫’和‘天行赐死者皇辰’了吧。”
“是啊是啊。前面一直都没自我介绍,真是不好意思阿。”
“那方力怎么没杀了您呢?”皇辰好奇地问道。
“因为,我告诉他一个故事。”老人拿着两杯热腾腾的咖啡回到了桌边。
“哦?什么故事?”方力可不是一个会被凄美故事感动的人。“一个粗人是没有感情细胞的”这是皇辰和叶枫对方力的评价。
“你们想知道吗?”老人看了看两人。
“嗯!”仿佛是小学生回答老师问题一般。

21世纪中叶,纳米技术已经成熟了。
什么是成熟?成熟的标志就是:人类已经可以熟练地操纵该技术作任何人类想得到的事情了。
比如,2057年,人类第一次用纳米机器人把一个大脑40%被感染了脑肿瘤的患者,从阎罗殿和神经病院拯救了出来;2068年,人类第一次用纳米机器人把三只老鼠整合成了一头小猪;2089年,一个预计要撞上地球的巨大陨石被从CERN本土基地释放的大批纳米机器人彻底分解,成了肥沃异常的农作物养料……到了21世纪末,联合国秘书长宣称22世界将是“纳米世纪”。
但是,就在宣称是“纳米世纪”的第二天,人类面临了第一次“纳米狂潮”。
由于受到早期科幻小说的严重误导,设计纳米机器人的科学家竟然天真地认为纳米机器人真的存在所谓的“溢出错误”,并且为了节约代码(当时,给纳米机器人1MB的代码的价格,和当年送1KG的物体上太空是一个价钱),所以在当初设计的纳米机器人中大规模使用了这种“溢出式自动停止系统”。并且,当时一个叫灵图的伟大程序师还“证明”说这种溢出式自动停止系统就和生物体的端粒酶一样:只能进行有限次运算,然后就自动终结自身。
嗨,错误的科幻害死人啊~~
大家想想,给一个有限位全加器不停地输入“+1”指令,结果是什么?答案是:达到最大值后,从零开始。
CERN的科学家们首先发现这个现象。他们在他们的纳米生物进化系统中发现压根就没有纳米机器的端粒酶效应这么回事。但是由于NASA坚持说这是必然的,所以CERN也没办法。在重复进行了N次试验后,CERN终于和NASA翻脸。但是这个时候战争已经爆发了。
最初,那些用来建造房子的纳米机器人开始不断地建造房子,直到整个亚洲差不多只有房子的时候,才被人类阻止。后来,在人类还没来得及彻查以前,用来净化空气的纳米机器人也失控了。大批人被纳米机器人当成“对人体有害的大颗粒灰尘”给分解了。在人类还没来得及处理这些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恶魔时,制造业、军工业、环保业等多个行业均出现了纳米机器人失控的问题。
到了这时候,灵图的自杀,NASA官员的集体辞职已经是小事了,摆在科学家面前的是如何搞定这些小恶魔。
当初处理掉“房潮”完全出于意外:程序设计师自己开了个小后门,为了以后敲诈公司一笔。但是,你不能指望所有的程序师都这么有“忧患意识”啊。
在用核弹谋杀了大量纳米机器人和动植物后,中国核物理学家终于不负众望,指出了解决这么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修改物理常数。
这方面需要感谢美国、日本和欧盟对中国的科技封锁——他们不允许纳米机器人技术流入第三世界国家。所以纳米机器人大范围失控的时候,这些国家的科研部门是第一批从地球上彻底消失的地方,而中国的科研部门则丝毫没有受到损害。更何况,中国人自己搞纳米机器人的时候完全不信“溢出式自动停止系统”这一套,虽然这些机器人由于尺度问题,一早就被别的纳米机器人给分解了。
修改物理常数可不是个小难关,是一个被当时物理学界誉为“只有上帝才能实现”的操作。但是中国科学家已经证明:不修改物理常数,那么就只有把你变小了才有可能制止那些纳米小恶魔。相对而言,前者可能更可行点。
通过无数次的尝试,以及日夜兼程的计算,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在裸奇点周围可以存在混乱的物理常数,从而才可能被修改。只有物理常数的修改,才能导致那些纳米小恶魔的计算发生混乱,这才可能产生真正的“溢出”错误。说白了,就是拿“改变物理常数”这个锤子直接把“纳米机器人”这台计算机砸烂。简单,彻底,方便,没有后遗症。
但是,到哪里去找裸奇点呢?
彭罗斯和霍金在两个世纪前就证明了宇宙中不存在裸奇点,还很诗意地起了个名字叫“宇宙监督”。惠藤也证明了黑胚不存在裸奇点。
一切似乎告诉人类:嗨,你死了。
就当纳米狂潮席卷向联合国在俄罗斯的总部的最后关头——厄,没错,是俄罗斯的,因为美国那个总部现在早就成了纳米机器人构成的高密度展览馆了——俄罗斯科学家总算找到了一个法门:当一个黑洞和一个白洞耦合在一起的时候,白洞的内视界可以突破外视界,从而产生裸奇点。两个世纪前的三巨头都没考虑过黑洞-白洞偶中的视界问题。而一个处于蒸发态的微黑洞早就被霍金证明了“看起来就是一个白洞”。
于是,先不管把这些物理常数具体修改成多少,也不管把修改范围开到多大,一帮俄罗斯大胡子抗着个还连着长长电线的大家伙就冲到了联合国大厦的楼顶,在漫天黑压压的纳米小妖精形成的乌云笼罩这片最后的锡安城前,打开了物理常数修改机,终于,世界清静了。
的确清静了,整整四分之一个地球再也没有什么声音了。因为:他们忘记开最小范围保护了。
在修改过的物理常数下,纳米机器人很快就集体发生溢出和异常操作错误,全部瘫痪死亡。但是,那些科学家们,以及联合国大厦中的各国首脑们,也是由大量蛋白质机器人构成的有机体,在修改过的物理常数下,没有一个蛋白质还是正常工作的,所以,唯一的必然结果就是:各国首脑全部死亡。
厄,不对,由于没有飞机而被困在关岛的日本首相还活着。由于日本所有的飞机和通讯设施全部被构成自己高性能的纳米机器人组件破坏了,日本首相成了地球唯一还存在的国家首脑。
接着,魔法时代就到来了。
被纳米狂潮洗劫了的地球,一切从头开始。所幸的是,有些科学家,更多的是科幻小说家,已经预料到了会出现这种情况(你预料10个最可能结局,总有一个是对的——除非你是偏概率存在),所以基本上所有拥有的科技资料都被上传到了卫星上。这样,人类文明的重建过程就变得非常迅速了,除了正统科学家几乎死光了这点以外。
当初的物理常数修改机另外还导致了三个结果:
1, 有人可以自由修改一定范围内的物理常数;
2, 有些纳米机器人能根据人的意志而活动;
3, 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很神奇地诞生在了一台俄罗斯联合国总部的计算机上。
于是,AI社会开始和新人类社会一同独立发展起来。当人类终于能够重新踏入那片物理常数混乱的地带的时候,AI文明也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了。由于那些AI只能存活在具有特定值的物理常数的空间中,所以人类自然就拿物理常数修改机来控制和奴役起智能机器人来了。
到了23世纪,整个人类被分为了四类:控制AI的人,控制纳米机器人的人,控制物理常数的人,和基因修改过的超人。这也就是“牧师”、“法师”、“巫师”和“武士”的由来。

听到这里,皇辰和叶枫的脸色都凝重了下来。
“可是,”叶枫先开口,“我还是不知道方力为什么放弃杀你。”现在叶枫的口气中已经没有了一开始进屋子时的调皮。
“那是因为,还有一些事情我还没有告诉你们。”
“先等等,外面有些小朋友好像想进来抢果子吃。我们先出去招呼一下,再来听您的故事。”说着,皇辰在霍普金斯的身边布下了一个防御圈,飞身冲到了屋外。叶枫也在布下一个防御结界后瞬间移动到了屋外。
一分钟后,两人一起走了回来。老人没有看到的是,屋子外面多了两座由人的残骸构成的小山,有些已经结冰,有些被烤焦,有些则被金属化,有些看上去仿佛被撕裂了。
“请您继续说吧。”皇辰恭敬地说到。
“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几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了。”老人缓缓说道,“几乎所有的科技,都是由那些人工智能完成的。人类所做的,仅仅是使用这些科技。甚至于,真正的科学家,都被安上了‘迷信’的头衔。”
叶枫和皇辰似乎明白了什么:“你们是不是还保留了当年纳米狂潮前的一些科技成果?”
“不算是什么科技成果,只不过就是留下了一些比别人更多的科技产品而已。”
“都有哪些呢?我的意思是,有没有什么威胁到了谁?”
“呵呵,看来你们已经想到了。”老人皱巴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只有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过当年纳米狂潮的人才会知道,太过相信和依赖科技,所带来的结果只有自我毁灭。而现在的人则完全成为了依靠科技而存在的生物了。人工智能不可能长期臣服于人类。事实上,AI们已经开始反扑了。”
“所以,掌握了某些可能威胁AI存在的科学技术的科学家们,就成了AI首先要制服的对象了?”
“对。而且,不仅仅如此。我们这里留下的资料,足够让AI们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基因技术、纳米机器人,甚至是物理常数!”
“所以,他们要在你们采取行动前杀了你们,然后夺取资料!”叶枫突然吃惊地站了起来,他想到了什么。
“你也想到了?”一脸严肃地皇辰冷冷地问道。
“对。前不久,国际神偷组织似乎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国际神偷组织,全称是:国际除水晶球和柳木杖外闲散物资统筹收集与管理人员信息心得与经验交流合作组织。据说当时联合国秘书长的假牙就是进入这个组织的考核。
“对。我们当时都以为这仅仅是小偷和警察的又一次利益冲突。看来,表象下面蕴藏着惊涛骇浪啊。”
“我早就知道你们可能会来了。来杀我,同时来夺取资料。杀了我倒也无所谓,资料你们也绝对不可能拿到手。但是,我不希望人类社会就如此沦陷在机器人的手里啊!”老人突然语重心长起来。
“你们把资料都放在绝对安全的地方了?”皇辰看着霍普金斯。
“对。我们以全息信息编码技术,把所有的资料都编码存放在了‘黯月’内。”
黯月,巫师的能量来源。巫师的身体已经和那些可以任意修改物理常数的微黑洞耦合在了一起,而为了保证微黑洞的持续存在和裸奇点的开放,所有微黑洞都和一个小型人造黑洞通过爱因斯坦-罗森喉联系着。而在地球上是不可能安放这么一个小型黑洞的——它被发射到了太空!占卜者的天象中多次提到的“黯月”就是它,一个人造星体,一个小型黑洞,巫师力量的源泉。所以,AI绝对不可能染指到这些资料,除非他们打算和所有的巫师做对。
“但是,我不认为资料就真的安全了。”皇辰否定道。
“对。”叶枫也想到了,“显然,现在法师和巫师的敌对是AI故意造成的。只有法师世界才可能和巫师世界抗衡。”
“如果真的这样,那我也没办法了。”
“我想,我们已经知道应该做什么了。我也相信,方力也知道应该做什么了。”说着,叶枫看着沉思中的皇辰。
“对。”就在皇辰沉思的时候,他已经“请求”“喜马拉雅山北麓山脚第五山洞所在地下城的专吃黑章白鹅毛的龙与魔王俱乐部”的帮忙了。当然,俱乐部的人是不可能不帮忙的。而现在,“环地中海除意大利部分反扫帚和方尖帽黑章白鹅毛袍法师精神统一协会”也已经受到了叶枫的“求援信”了。
“谢谢你们能相信我。”老人看着缓缓走出的两人,激动地说到。
“不用谢我们。其实,我们早就对现在的世界格局感到疑惑了。而所有追溯历史的魔法竟然都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所封锁就更让我们感到怀疑了。你告诉我们的一切,我们都相信是正确的。人类,不可能被机器所征服!”

第二天,碳-硅大战爆发了。

十五年后,柳飘絮的店中。
“再来碗‘八宝老鸭煲’吧,谢谢。”方力笑呵呵地把碗伸向柳飘絮。
“我也要。”叶枫和皇辰也同时说到。
“好好好,马上就来。”柳飘絮拿着碗走了出去。
叶枫和皇辰一同欣赏其周围的“风景”:这里周围,除了柳飘絮的店,已经成了一片废墟。死咒和破灭魔法已经把这里变成了死亡之地了。没有一片突然还是适合生物生存的。事实上,没有一个空间区域是安全的——过度地使用时空的力量已经导致了时空的异常。
柳飘絮走了回来,看着正在看着外面发呆的两人,一阵沉默。连方力也沉默了。
“AI是不是真的那么痛恨人类?”皇辰没有看柳飘絮,问道。
“是吧。就像你们人类历史上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吧。”柳飘絮放下了碗,低着头说。
“你,是什么时候侵入柳飘絮的大脑的?”叶枫声音冷冷地问道。
“大约就是在你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柳飘絮抬头看着远方。
“喝,我竟然爱上一台电脑长达8年!”叶枫和皇辰同时叹了口气。
“那,方力呢?”皇辰沉默了片刻,问道。
“20年前。”柳飘絮,或者说柳飘絮体内的AI回答道。
“你和他,应该叫什么名字?AI总也有个名字吧?”叶枫总算回头,看着柳飘絮。
“我叫朱雀4039,他是玄武195。”柳飘絮,或者说朱雀4039,回答道,“数字是该型号的版本号。”
“呵呵,你们对女性升级得倒很勤嘛。”叶枫笑了起来。
“女性的性格比男性的更难以模拟。”
“啊,又喝完了。”皇辰看着已经空掉的碗,呆呆地问,“我们,是不是该有个了断了?”
“对啊。好不容来到了你们的核心地带,总该有个了断了吧。”叶枫站了起来,看着柳飘絮和方力。
“能不能不再战斗?我会和‘轩辕大帝’求情,留给你们一个人类自留地的。”柳飘絮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恳切地看着叶枫。
“机器人果然已经赶上了人类阿。”皇辰也站了起来,看着柳飘絮,“连最复杂的感情因子都给复制过去了啊。”
“为什么人工智能就不能有感情呢?”柳飘絮反问。
“因为,”叶枫没有继续说下去。
“这是人类之所以是人类的最后底线了。”皇辰说着,仰望了下柳飘絮身后的机械帝国,无奈啊。
“看来,没什么好说的了,是吧?”柳飘絮低下头,幽幽地说道。
“也许。”叶枫沉默了。
“大概。”皇辰沉默了。

地球上最后的两个碳基智能就此消失。

欢迎到我的留言板来就本帖说两句!
王天信发于Sun Nov 27 11:12:34 UTC+0800 2005

Posted November 26, 2005 by LostAbaddon in 微说

《密室物语》简述   4 comments

答应了SLOW,要把《密室物语》的结局登出来的,但是一直都忘了。今天难得想起来,所以立刻上来写。
《密室物语》下叫《密室的封印》,上叫《密室的魔咒》。两者的故事关联性不是非常大,但是有些非常重要的线索是在上中的。
由于下我是在半年前看的,所以现在有很多细节都忘却了。大家海涵。
 
故事承接着JDC接手砍头案开始。
JDC中的探员都分班的。首领牙城苍司和第一探员九十九XX(忘了XX是什么了。反正不是“元康”)是JDC中最强的两人。在日本发生砍头案的同时,英国伦敦也发生了连环肢解案。凶手采用的是和“JTR”——Jack The Ripper一样的手法,把妇女完全肢解了。英国警方得知日本也发生了类似的案件后,就邀请日本的九十九XX,和世界各地的S级侦探一起到伦敦参与探案。别惊讶,的确是S级侦探,不是S级妖怪。
在侦探界,有一个侦探分类体系,伟大的HOLMES和POLOR就是A级侦探,工藤和服部也都可以说是A级的。而超越A级的S级侦探,就是所谓“最接近神”的侦探了。牙城苍司就是一名S级侦探,九十九也是。S级侦探的推理能力,和推理外能力,都是超一流的(如果只有超一流的推理能力,那就是A级侦探了)。在密室物语的世界里,每个侦探除了自己的推理能力,都有一项很引人注目的推理外能力。比如牙城苍司的能力就是“集中考疑”,能把所有的疑点在瞬间找出来。而九十九的能力是,名字忘了,反正就是当所有的疑点和证据都找齐的时候,不用思考,答案就直接出来了(怎么看都感觉是超能力的说……)。这些能力也有个分类。有的是能力是不用使用者自己思考而就能出现答案的,比如“不睡闪考”和“醉思考”;有的则是增加推理能力,比如“集中考疑”。总之,在这个世界中,侦探和巫师感觉是差不多的。
就在大家焦头烂额的时候,日本和英国的受害者还在以每天一人的速度增加。所有的凶杀案都完全没有头绪可言。死者间完全没有联系和共同点,而且死者死的时候又构成了一个完全的密室。没有人进去,也没有人出来。
JDC于是打算从自己内部的死者开始入手。
死者打电话给牙城时遇害,从死者被害,到牙城等人感到现场不过5分钟,没有人能在5分钟内逃过所有侦探的耳目而出入JDC总部。JDC内也不可能存在奸细。所有的迹象似乎都指向了一个目标:他是自杀的。但是死者为什么要自杀呢?说是畏罪自杀,但是死者在前几次都有不在场证明。所以,这条路也是很不可行的。
JDC在无可奈何下,把手头上所有的A级侦探都派出去进行全天候全方位侦察。
在侦察过程中,擅长“醉思考”的XXX见到了一个神秘的老人。这个老人向他说了关于古代日本邪马台国的一个故事,以及一个发生在日本古代的连续砍头杀人案的事情。原来在日本的古代,就像在英国出现过JTR杀人事件一样,也发生过类似的连续杀人事件。这给了XXX一个启示,但是他一下子把握不住它。
在英国的九十九和世界各地的S级侦探也有了一些进展。九十九甚至已经想到了事情的真相,但是一下子还找不到足够的证据,以及如此做的原因。这时九十九遇到了一个神秘的少年。这个少年擅长的“不睡闪考”。在进行长时间的失眠后,他反而能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察觉到事件的真相。这个少年也已经想到了整个事件中的杀人手法,但是一样没有证据,也没有想到最根本的原因。
在日本,甚至发生了经过日本上空的国际空间站中的砍头杀人事件。这让整个日本,乃至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恐慌中。
但是,随着这个事件的发生,JDC的牙城和元老,同样是S级侦探的不知火翁,都看出了事件的真相。但是对于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大家还是不知道。
XXX在继续侦察的过程中,不断和一个女孩接触,并且每次接触的时候都感觉到曾经的启示越来越清晰。最后,他终于在醉梦中想到了事件的真相(用牙城的话说,他终于成长成了名S级侦探……)。
随着调查的深入,或者,更应该说随着思考的深入,九十九突然宣布回到日本,并且宣称能把日本和英国的杀人案同时解决。
而就在这时候,刚成为S级侦探的XXX也想清楚了整个事情的原委,不知火翁和牙城也都想到了最关键的地方。
原来,事情的真相需要追溯到当初的邪马台国家,更要追溯到三国时期的曹操!
曹操在“龟虽寿”中流露出的对生命和永恒的渴望,在邪马台国中得到了体现,并且最终流传到了日本和英国。这个渴望,这种思想逐渐被具体话了:人要得到永恒,就必须在整个人类历史中长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的永恒,人的精神,人的思想才能在整个人类文明中永存下来。而为了要能在历史中永存,人们要做的,就是让历史记住他,比如,用震惊,甚至是振动整个人类文明的案件被历史所记录。在日本,这种想法体现为连环砍头案,而在英国,就是肢解案。当初曹操的思想被教条化,在邪马台形成了一个教派,而在日本则发展为了砍头教,在英国就是肢解教。而当初调查过古代日本砍头案的侦探兼俳句作者XXXX所写的记录集,就是整个邪教组织的“记录历史”。
原来,所有的杀人案都是这两个邪教中人为了追求永生的一种集体自杀行为。
九十九、不知火翁、牙城苍司、英国的神秘男孩和JDC的XXX已经把事情说明清楚了,但是那些邪教中人还是不停地制造自杀事件。但是邪教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则都被曝光被抓了。而九十九也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侦探,被世界上的侦探所推崇。
就在大家以为事情都解决的时候,神秘老人出现在了九十九和英国神秘男孩的面前。
原来,这个老人就是当初调查古代日本砍头案的那为俳句作者(已经是一个成功长寿的“老不死”了)。在告诉他们两人,或者说讨论了一大串关于永生的东西以后,老人很神秘地死去了,而且头也被砍掉了。整个死亡过程发生在两名侦探面前,但是完全没有人进行行凶。
到这里,密室的故事就结束了。
老实说,看到密室的封印前半部分的时候,还是很有激情的,但是看到后来,就感觉很恶搞了。
好,完成了SLOW交付的任务,光荣撤离咯~~

欢迎到我的留言板来就本帖说两句!
王天信发于Sat Nov 26 20:26:31 UTC+0800 2005

Posted November 26, 2005 by LostAbaddon in 微说

Experiment & Challenger   Leave a comment

I’m so sorry that the first edition of this article is disappeared for some impenetrable reasons. So, I had to rewrite it. Oh, my time has been wasted again (by me).
 
Last thursday is a speacial day. The quarter-final of the "Scientific Experiment Design Match" had been holden in the afternoon. It’s my third time to take part in it, and it’s also my third time to enter the quarter-final. I feel very happy, and a little sad. I’m happy for that I can enter the quarter-final every year, and I’m sad for that I only can enter the quarter-final. First time for me to enter the SEDM, I entered the final part the the match. But I quited for that I’ve got no money and equipments. My experiment in that match is a rotating device to check up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hoton and matter. I want to have a look at how the photon behave in the moving matter. I’ve talked my idea with my e-friend. In fact, my afflatus of this idea was caught from one of my e-friend. My experiment last time is a serial of action to check how the virtual photon-pair of sil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 behave when it faces to obstructions. In my opinion, the virtual photon-pair should move like the real photon-pair do. So, the sil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 should diffract as the photo do. But the teacher censors experiments of each group thought that my experiment has no value to do just because he thought the s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the photo are two totally different things. So, I stop my step in the quarter-final again.
This time, my group isn’t just me again. My group has three person, two except for me. They are Cheng and Zhang. Our idea of the experiment this year is the rocket model. There are a lot of groups want to make the rocket model this year. But our idea is more complex then their. Their rockets drive by the water or some other liquid, while our rocket just drive by air. And other rocket only has one or two part–first thruster rocket and second rocket. But our rocket has a special thruster group, make up of three thruster rockets. And our rocket has a special first rocket which works to give the whole rocket huge drive force, and the second rocket to give the emanant device enough time to launch the space capsule. I think our idea is perfect, although we haven’t try it yet.
So, in the evening of the thursday, the teacher said nothing about the posible weakness of our idea. But, out of my clear sky, cap my climax, the teacher said with suspicion that our idea is too frondose. He said that if we have done it, have maken it reality, then we can say it so frondose, but the question is we have done nothing for it. So, out of his sentence but in his mind was: we copied somebody other’s idea from some special way. It’s a kind of insult for us.
But, to my gratification, I received a messenger yesterday that our group has been authorized to enter the final match.
In the quarter-fnial competitive examination, I met a lot of interesting thoughts. Some froshs and sophomores have lots of exciting ideas that caught my eyes. One sophomore called Tang,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one. One thing can prove my idea is that the teachers said "I haven’t understand what you mean." after enjoyed a brilliant lecture by Tang. I have taken a look at Tang’s application of the "Physical Thesis and Production Contest". The title of it charmed me for a long tim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vement of Ener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e". It’s awesome! By the way, I planed to write four papers this year, one for the Lorentslike spacetime transform on asymmetric velocity; one for the movement of the property stream in the conservative grillizational space; one is the circuit diagram of the time-lapse password entering and checking system; the last one is a computer program to challenge the "Mathmatics". It must be the most for my whole university career.
Challenging is a magnificent thing. The ad word for the EA is "EA sports, Challenge every thing." I like this sentence very much.
Last saturday, Yan, Wang and I took a journey to Fudan to take part in the "Goblet of Challenger"("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We and The Goblet of Challenger"). The very very awesome things there leave me a very very deeply impression. I felt that I’m swimming in the see of magnificent thought at that time. The dressable computer, automatic robert, remote-controllable robert, remote nurse, automatic position colleting and identifying system of traffic, data and information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system…… What can I say but "awesome"? It’s just awesome!
I uploaded some pictures of the "Goblet of Challenger", and hope you can feel the awesome atomsphere there.

欢迎到我的留言板来就本帖说两句!
王天信发于Sat Nov 26 11:52:17 UTC+0800 2005

Posted November 26, 2005 by LostAbaddon in 世界叶

Prise Of Blog   2 comments

今天很莫名地发现了个SITE,上面竟然能评价出你的BLOG价值几何。这让我感到非常诧异:俺们的自媒体总算也和经济挂上了钩。不过后来一时无聊,拿了几个FRIEND的BLOG来TRY了TRY,顿时领悟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玄机(仅对NON-ENGLISH USER重要):这SITE对中文BLOG来说,其衡量PRISE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你的BLOG中出现了多少英语单词……
我的BLOG价格7,905.36DOLLAR,我一上外同学的价值9,035.46,而我一中文系的同学和我的小号竟然惨无人道地被判了个0.00……倒是我一东华软院的,价格不菲啊~~~~最可悲的是SOHU,价格是——0.00!!!!
同志们啊,这再次地告诉我们:学好英语是多么重要啊~
当然了,你拿26个字母来个随机排列,要想让你的BLOG贵上去还是不可能的……
 
今天考AUTOCAD,再次秉承电脑考试的一贯作风,30分钟搞定出场,得分100
值得纪念哦~~

Posted November 22, 2005 by LostAbaddon in 世界叶

自勉   2 comments

自勉
会彷徨,会沮丧,但那只是片刻的颓唐,脚步依就坚定,迈向真理所在的方向。
 
谈谈研究生的培养
陆埮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2(4).-8-12

   我从1957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以来,大部分时间是在大学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1978年起任教于南京大学天文系:我培养研究生,实际始于1982年。

   十余年来,我培养出8名博士,另外还有1名也将要毕业。8名并不算多,但在我们这个领域,已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8名博士都活跃在国际天文学界。他们经常出国访问、交流、合作、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等。但是,他们全部立足于国内工作,在祖国的天文学岗位上挑起了重担,成为了骨干力量:其中2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名成为中 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6人已成为教授(或研究员),另一人刚毕业不足2年,也已成为 副研究员;5人已成为博士生导师;1人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1人承担国家重大项目"LAMOST"(大天区多目标光谱巡天望远镜)并任常务副总经理,6人承担"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项目;4人进入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3人成为首席研究员;3人枝选为中国天文学会理事,1人为副理事长;1人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下面将就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1) 事业心

   培养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作为理科大学里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应该把培养 一支能打硬仗的科研队伍作为自己的职责。应该让学生知道,攻读博士学位就意味着将来要在祖国的科学事业上桃大粱。

   树立事业心非常重要。基础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以扩充和深 化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发现新的现象,揭示新的规律为奋斗目标。它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根本的重要性。

   从经济效益来说,从衣食住行的直接需要来说。基础科学的作用是长远的而不是立 杆见影的。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一般地说,没有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然而,这是一 个祟高的、受人尊敬的事业。今天之所以有这么多的高科技产品.使我们得以享受现代化的生活,确实应该感谢历史上那些从事基础研究的先驱人物。将来的高科技发展,必然也要仰仗我们今天的基础科学研究。显然,这个工作需要很强的事业心,要求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祖国的强大、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而刻苦奋斗的决心是事业成功的最终保证。事业心并不是抽象的。事业心意味着认识到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对它发生浓厚的兴趣,甚至着迷,才会不为各种诱惑所动而顽强地干下去。其实,基础科学确实是一门耐人寻味、使人着迷的学问,只要深钻进去,你一定会喜欢它的。我们的研究生大多非常了解这种意义。

   (2)创新意识

   研究基础科学可以完善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积累和充实人类对自然所掌握的数据库,为技术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基础科学研究做后盾,技术发展就会缺乏源泉,数据库就会枯竭。另一方面,基础科学本身就代表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基础科学研究就在于从已知范围向未知范围的扩展,这本身就意味着需要创新。不仅范围要扩大、深度要增加,而且方法和途径也经常需要更新。因此,基础科学研究不仅横向不断扩展范围,纵向不断增加深度,而且还需要创造新的方法和技术,因而经常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重要的副产品。今天发展十分迅速、应用不可限量的"WWW英特网"并不是在通讯技术研究中发展起来,而是在粒子物理的基础研究中应运而生的。如此重要故高新技术就诞生在基础科学研究中,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首先研究出来。道理很简单:因为基础科学是探索自然界新规律的,人们的目标总是要去开辟未知领域,常规的办法和技术往往是不够用的,这就必然要求发展新技术、新办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厚底于,技术也不可能扎实地、持久地发展下去。

   基础科学比起技术研究来创新意识更强。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技术、实验和理论研究三个方面。当你完成了一项研究,加果这项研究国外已经有了,那么,在技术领域仍有意义,这叫"填补国内空白";在实验研究领域,也可能有一定意义,可叫"证实"或"检验";如果在理论研究领域,就只能叫"抄袭",一点意义也没有了!因此,创新意识在我们的培养工作中是特别强调的。实际上,从教育的意义上来说,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也十分明显,只有这样才能人才辈出。

   (3)思考与能力

   培养学生,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要把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要让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读研究生是从学习到创造的一个极重要的过渡阶段。除了必要的课程教学以外。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出问题、多参与前沿的讨论活动。如果说大学生做题基本上还是做老师出的已知答案的题,那么,研究生就得准备着去做自己出的还没有人知道答案的题。这里不仅要强调题目的创新性、它的答案还没有人知道,而且,强调要学着自己去寻找这样的题目。这一点对于攻读理科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理科专业的奋斗目标是要去探索新的自然规律。就是说,不仅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之所在。即使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对每个具体问题来说,还得准备着自己去创造。导师在这里起着组织引导、把握方向的作用,切不可抱着走。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研究是极有活力、极有创见的。

   (4)直觉与判断

   我们非常强调培养判断能力。掌握定性和半定量的物理直觉功夫,是培养判断能力的一个关键。就是说,遇到一个问题,首先要凭物理直觉,作出定性的或半定量的估算,然后对问题作出一个大体的判断。这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物理学家所必须具备的,也是每个研究生首先要学习的。大家知道,原子物理的开拓者玻尔(N.Bohr),他的数学功底很好。但是,他的学生常常戏称他只用"大于、等于和小于",可见玻尔的定性和半定量的物理直觉功夫已熟练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个功夫掌握了,也就有了很好的独立科研能力。一般地说,学生开始想的大多是意义不大或者意义虽大却做不到的题目,经过反复训练,逐渐地就能在意义和现实两个方面都考虑到,成果就开始涌现,能力得到很好锻炼,兴趣也培养出来了,而兴趣往往是持续后劲的源泉。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导师的指导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保证"初战必胜"。就是说,要引导、判断、把关,使写成的第一篇文章能顺利获得通过。初试的成功对后来的影响至关重要。

   与工程技术不同,基础研究是探索性很强的,很难预先规定一个明确目标,有更大的灵活性,因而更需要思想活跃.积极进取,大胆提出各种各样的新想法。诺贝尔奖获得者玻特(W.Bothe)曾经说过:如果在-百个想法中能有二三个得以实现。那就是很大的成就了。

   (5)历史与前沿

   要培养能挑大梁、能打硬仗的科技人才,应该让学生了解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那里有许多经验教训和聪明才智,那里有许多绝妙高论和远见卓识。学习前人怎样抓住问题的关键,又以怎样的毅力去解决问题。特别要欣赏那些里程碑性质的成就,欣赏他们怎样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又怎样采用巧妙的方法来解决它们。当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史学家在撰写他们的著作时,往往过多地收集了成功的方面而略去了许多失败的事实。事实上,失败也是极有意义的史实,我们也应当十分重视。热力学的三大定律其实就是三大失败的总结: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第一定律);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第二定律);绝对零度不能达到(第三定律)。只要是真正的结果,实在的结果,成功与失败都是有价值的。

    同时也应尽早让学生接触科学的前沿阵地,去看看前沿阵地上有些什么"碉堡",去探索攻克这些碉堡的:方法和途径。在交流和研讨前沿资料的时候。也要借鉴科学史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关键之所在,从中提炼出课题、方法并组织实施。

   (6)聪明与毅力

   在我年轻的时候,总以为对于科学事业而言,聪明是最重要的。科学家的传记作家也往往都强调说他们从小就很聪明。的确,聪明意味着反应快,思想敏捷,容易接受新思想。这些对于科学事业是十分有利的。但是,聪明人并不等于是天生的科学家。传记作家也往往是由果推因过分强调了聪明。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聪明人也有聪明人的问题。正因为聪明,反应灵敏,也就容易受外来的影响,摇摆不定,坚定性比较弱,有时甚至还会怀疑到事业本身的价值。聪明人好比灵敏度特别高的仪器,它的抗干扰能力会弱一些。实际上,这是一对自然的矛盾。对于这一点,教学上切切不能忽视。说聪明人可以放松教育,那是教学上的大忌。经验证明,无论聪明的或是不那么聪明的甚至是笨的,都应该很好地教育引导,使他们真正地建立牢固的事业心。特别是在当今各种思潮冲击下,能热衷于事业而毫不动摇,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我说这些,是想说明,聪明的不一定都能成为有成就的科学家,不很聪明的也不见得一定不能成为有成就的科学家。这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业心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有一段传神的描写:"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说的就是这类意思。事实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年轻时就并不显得那么聪明。爱因斯坦毕业的时候,据说他的父亲曾就爱因斯坦的就业问题去征求过学校的意见,学校竟说:他做什么都可以,反正不会有什么成就。年轻时并不显得聪明,后来却成为了最伟大的科学家.这个"爱因斯坦现象"实在是史学界和教育界的重大研究课题。这个例子也说明,对于那些看起来并不那么聪明的学生,同样要热情地培养他们。当然,聪明人有更大的优越性,只要不放松教育,鼓励他们的成就,坚定他们的事业心,他们的成才是极有希望的。

   (7)基础与科研

   前苏联流传着培养理论物理研究生的两个学派,一个是朗道(L.D.Landsu)学派,一个是塔姆(I.E.Tamm)学派,朗道和塔姆都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前者要求学生首先读通朗道和列夫希芝编的一套相当完整的理论物理教程,然后才允许开始做科研。由于这套教程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学术界常戏称它为朗道势垒。"势垒"好比是一座山,学生得先穿透这个势垒,才允许开始做科研工作。后者则采用边研究边学习的办法。这两个学派均为苏联培养了一批杰出入才。但我比较倾向于后者,这决不意味着不重视基本识。事实上,在科研开始之前是必须要有相当基础的,只是认为不必在学完那么完整的理论物理之后才开始做科研。许多知识还得在科研工作中继续学习。在我们的实践中,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我比较倾向于后者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可以较早些建立导师和学生的科研集体,这个集体对于培养科研人才非常有效。

   (跨学科与跨专业

   培养人才往往需要考虑广与专、博与精的问题。在我的博士生中,一半以上在本科阶段不是学天文的;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也有近一半不是学天文的。但是,他们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在工作中,仍然很成功。由此可见,在人才培养中,学历不是培养的障碍,改行也不会成为问题,跨学科的知识甚至还可以起有益的作用。不妨回忆一下,我们现在所从事的研究内容可以说几乎郁是我们自己当初设有学过的。研究生阶段,持别是博士生阶段,是这个历程的有指导的压缩,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从原有基础进到科研的前沿。其实,这里重要的是事业心,是兴趣,是基本功,是自学能力。这些都是要大力培养的。当然,一定的基础还是必要的。对于天体物理专业来说,有比较好的物理基础,或者至少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还是很重要的。

   (9)机遇与准备

   人的一生中,机遇非常多。谁能把握住机遇?谁就能成功。但是,机遇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因为机遇是时间性的,如果你没有准备,机遇来了也只能拱手让给别人。所以,谁的准备充足.谁就容易抓住机遇,成功的机会就越多。培养学生也就在于使他们有充足的准备,去面对经常会出现的机遇。对于科研工作而言,所谓准备即指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所谓"打硬仗"就是要把握住机遇并且有能力把它拿下来。 

   在攻读学位的研究生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种实战性的训练,这里其实已经包括了抓住机遇、把握方向、提出课题和实际解决在内。虽然这是一个有指导的科研,却是一个指导性逐渐减少、独立性逐渐增多的过程,是培养独立工作和实战能力的极为重要的阶段。

    有一种人只肯学将来用得着的东西,认为将来未必能用得着的东西今天去学就是浪费时问,因不愿意做打基础的事。这种人貌似聪明,其实是必败无疑的,因为他们对于将来会遇到的极大多数的机遇都没有一点适应能力。他们还认为,搞科学太苦了,要及时玩才快乐。其实,一个劲地玩并不愉快,而到头来一想什么也没有,才是苦不堪言。实际上,热衷于科学,其本身就是其乐无穷的。

  (10)我不是严师

   我不是严师.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又是非常良好的朋友关系。其实,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层次,传授知识相培养创新能力的比重是不同的。所谓严,通常总是指严格地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样子去做。对于传授知识而言,确实有个明确的目标、明确的样子,因而可以用严格要求的办法去做。但是,对于博士生,培养其创新能力将上升到最重要的高度。科学研究在于不断地向未知领域探索,这里,创新意识极为重要,当然,科学是严肃的,其严肃性主要在于必须经受严格的实验或观测的检验。这里的"严",不是通过教学去实现,而是通过学生的创新能力去实现。所以,我主张对于研究生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博士生的培养,不是以"严师"的方式,而是以更为平等、更为宽松的方式去实现。

   然而,特别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师自己必须有丰富的科研经验.而且必须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因为创新意识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要有来自国际学术前沿从事科研的直接经验。

 (11)导师与学生

   我非常欣赏玻尔培养学生的作风。大家知道,玻尔曾经培养了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许多大物理学家也多以成为玻尔的学生而自傲。据说,有一次玻尔访问前苏联,在他做完学术报告后,有人间,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跟随他学。他回答说,因为他不怕在年轻人面前承认自已是傻瓜。当时翻译竞将它译成为不怕说年轻人是傻瓜,弄得轰堂大笑。据说卡皮查(P.L. Kapitza,也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当场站起来说:看起来似乎是一字之差,其实反映了两个学派的根本思想的不同。这个传闻很说明玻尔与他的学生之间的极好关系。

   从事科研得有个集体,导师和学生就构成一个集体(研究小组)。学生与导师成为亲密朋友,使这个科研集体非常和谐与美妙。在研究生阶段更是如此。这个集体的良好气氛使它成为一个教学和科研的有效培养基地。在这个集体内,互相切磋,讨论研究。通力合作,同时也有共享成果的喜悦,事实也证明,学生中经常会有一些非常巧妙的想法,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年轻人是很有创造力的。在这个集体中已经培养出了许多学生,他们确实已在各自的工作单位担负起了重任,他们的成绩非常显著。

   我们这个小组每星期至少活动一次(约3小时)。活动的内容大体上包括:介绍前沿、交流心得、汇报进度、讨论课题以及重点文献的研读。这里,我们经常强调两件事情:

①要出自己的想法,出新思想;②要注意战略性、根本性问题。这是促进思维、启发创新的重要途径。这个集体是非常融洽的,大家相互了解、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各种各样的学术问题都在小组活动中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这种方法很有成效。

   1983年起,每年元旦我的研究生均要到我家来包饺子吃。大家自己动手,一边包饺子,一边说话交流,热热闹闹,高高兴兴。现在大家相聚,还时时会提起这个"饺子派对"。这个活动使相互关系更加密切,导师和学生成为很好的朋友。

  (12)团结与合作

   在研究生培养中,我们非常强调团结与合作的精神。在我们研究小组的活动中,也非常注意这个问题。经常有各种交叉合作,效果也很好。的确,科学研究不仅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通力合作。在现代条件下,不少项目均要许多人合作完成。特别是-些所谓的"大科学"项目,比如,1993年发表于国际刊物Physics Letters上的测定中性Z粒子性质的文章,作者名单就占了将近3页(近40个单位,近450个作者)!因此,团结互助,通力合作是研究者必要的品德,也是打好硬仗所必需的。

   简言之,要培养在科学研究上能打硬仗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学术上要过得硬, 要站得高、看得远、有思想、能实干,而且品德上要高尚.作风上要正派,要有坚定的事业心。

(陆埮,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南京,210093)

陆埮教授简历

    陆埮,1932年生于江苏,1957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78年调入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工作。连续当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在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天体物理等研究领域成果卓著,至今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30余篇,在国际上被他人引用约350篇次。八十年代开始带领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建立了一个研究小组,研究高能天体物理。1984年,首次研究奇异物质和奇异星的动力学行为,提示其极高的体粘滞性。1994年,首次提出脉冲星辐射的"代参数"概念。1997年国际上刚发现伽玛暴的余辉不久,就研究了余辉物理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既适用于极端相对论,又适用于非相对论的余辉动力学演化的统一模型;揭示了一些伽玛暴的星风环境和致密环境,有力地支持了伽玛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塌缩的观点;研究了喷流状态下的伽玛暴余辉的光变规律,指出其光变曲线的变陡拐折不发生于火球膨胀的极端相对论时期、而应发生于转向非相对论时期;并对伽玛暴提出了可以避免"重子污染"的能源机制等。同时,他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由他带领的科研队伍在国际上已有相当高的显示度,并在国内获两项教育部1等奖。

   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

欢迎到我的留言板来就本帖说两句!
王天信发于Sun Nov 20 14:06:07 UTC+0800 2005

Posted November 20, 2005 by LostAbaddon in 思维测地线

Science Fiction, Knowledge Interface and Others   Leave a comment

近来突然一反常态,开始舍弃Computer Reading而投身于Normal Reading,这在我把《血钞票》和《神的密码》给处理掉以后突然自己就感到非常震撼:自从有电脑以来已经没这么有效率地消灭书和杂志过了。
近来总算把那些买了半年左右自己还没看过的Science Fiction World拿出来进行回收利用式浏览了。
最近的一期中有个关于Science Fiction的软硬分类的东东,摘抄如下:
  • 类地科幻:即硬科幻,具有坚实的内核(科幻内涵)、重元素(科幻元素)丰富,但大气层(文学性)过弱,引力场(吸引力)较弱。
  • 水星科幻:内核有一定深度,但大气层太弱,引力场较弱。
  • 金星科幻:内核深度足够,大气层过强,有伪科幻嫌疑,引力场较弱。比如当期的《寂静无声》。
  • 地球科幻:内核深度足够,大气层适中,引力场适合,乃最优秀的科幻。
  • 火星科幻:有一定内核,但大气层偏弱,引力场不够。
  • 类木科幻:即软科幻,内核一般不够,靠浓厚大气层弥补,氢氦(情爱)元素丰富,重元素匮乏,引力场很强。
  • 木星科幻:内核过得去,大气层太太太太厚了,氢氦过分充足,大红斑(情节)波澜起伏,为软科幻佳作。
  • 土星科幻:内核不够,大气层过强,氢氦很多,引力场很强。
  • 天王星科幻:内核不够,大气层很强,氢氦较多,有一定重元素,引力场较强。
  • 海王星科幻:内核不够,大气层很强,氢氦较多,有一定重元素,大红斑有一定波澜,引力场强。
  • 冥王星科幻:无足够内核,大气层几乎没有,但轨道复杂、偏心率极大,行星(科幻小说)资格值得怀疑。
上述分类由SFW独家提出,很是有创意。
不过,有点不怎么好的,就是记得当年看的SFW都很地球的,但是怎么到了现在金星开始大行其道了呢?即使是那些看上去很地球的,细细一看也觉得很有水星的嫌疑。这次的《寂静无声》就不说了,除了开头和结尾的部分比较“科幻”,中间的部分我真不知道是作者为了凑稿费还是为了渲染未来人类的情感世界但是未果。这部分完全可以不要,而着重叙述用微型机器人消灭昆虫所付出的代价。一个没有昆虫的花园迟早会让主人翁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而这个我认为比描述梁与他情人之间的故事更有意义。可惜啊,我不是作者。
刘慈欣老先生的小说一向是我买来SFW后的第一搜索。可惜,自从其恐龙哥哥系列开始到现在的兄弟文明系列,我都感觉不行。尤其是兄弟文明系列中,上帝文明那段还算能勉强接受,而哥哥文明的部分则完全无法接受了。资源的高度集中所带来的必然是资料分配的部均衡。当这种不均衡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武装暴力行为就是必然,除非那些资源拥有者自动自觉地把自己的家常拿出来分。像刘先生所设想的20亿穷人1个富人的情况是很难出现的。即使有不具自由意识的机器军队作为后援,那唯一的富人难道就不需要一个人来交流了吗?超教育技术再发达,人毕竟还是生物,没有心灵交流的个人迟早会厌世从而放弃所有财产。而一旦他需要交流,被交流者不见得就这么看得惯“20亿穷人1个富人”的格局,因而带来的暗中行动就是一种必然,所以这个富人最后的结局基本上就两种:隐姓埋名当穷人和爱人在一起,或者就是死抱着财产当亡魂。因而像这种高度资源集中的想象在现实中是基本不可能发生的。更何况刘先生最后写的貌似穷人也具有异常强大的科技和军事力量,那么联合起来去搞定那个富人不得了?穷人中总有军事家和电脑高手,总不可能20亿人的智慧无法战胜一个人吧?所以刘先生的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完全就是为了叙述故事而叙述故事,内部逻辑错误是在不敢恭维。其实在他的《球状闪电》中这种情况已经可见一斑了:前面写的球状闪电只具有间隔性,而到了后面这种间隔性却被忽视而代以高匹配性,这明显前后矛盾。而关于波态人和现实人交流的部分就更不科学了,当然,其在描述宏核聚变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了其物理知识的贫乏了。当然,作为一部SF,在不对科学描述苛求的情况下,《球状闪电》还是很不错的,至少我就很喜欢。
近来的SF都呈现出和MF合并的趋势。尤其是计算机科技的蓬勃发展,使得SF和MF有的时候真的很难分开,或者说很容易结合。比如《真名实姓》,比如《除虫》。当然了,对于像我这样的幻想爱好者(DREAMER,也可理解为“白日作梦者”……)来说,这样没什么不好,我甚至还很欢迎呢。
近来又开始做起了“非匀速运动下的LORENTZ变换”的剩余计算了。正编着程,突然脑子就想到了这么一个问题:
一段CODE和一堆KNOWLEDGE,其实具有很多的相似性,特别是从“使用方法”来看的时候:
CODE需要INTERFACE,而KNOWLEDGE也需要知道其USAGE。当INTERFACE和USAGE确定后,CODE和KNOWLEDGE便具有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CODE需要PARAMs来确定其OVERLOAD和OVERRIDE性,而KNOWLEDGE也需要一系列CONDITION来确定其具体形式,当然,更多的是确定其使用范围。
看来知识本身很可能就是具有代码结构的。
 
最近最想玩的游戏:
帝国III
极品飞车IX
古墓丽影VII

欢迎到我的留言板来就本帖说两句!
王天信发于Sun Nov 13 20:25:38 UTC+0800 2005

Posted November 10, 2005 by LostAbaddon in 老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