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November 2009

[转] 中国人唯一不认可的成功   2 comments

  英国某小镇。 
  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这儿,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 有一日,我们的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 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欢乐。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邻桌的英国人,无论老人孩子,也都为之愕然。他们不明白,仅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在他们的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于是,小镇上的人,开始可怜我们的女同胞了。 

  中国山东,有这样一对夫妇,刚刚结婚时,妻子在济宁,丈夫在枣庄;过了若干年,妻子调到了枣庄,丈夫却一纸调令到了菏泽。若干年后,妻子又费尽周折,调到了菏泽,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省城济南。妻子又托关系找熟人,好不容易调到了济南。可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国家电业总公司调到重庆。 于是,她所有的朋友,就给她开玩笑——你们俩呀,天生就是牛郎织女的命。要我们说呀,你也别追了,干脆辞职,跟着你们家老张算了。 但是,她以及公婆、父母,都一致反对。“干了这么多年,马上就退休了,再说, 你的工作这么好,辞职多可惜。要丢掉多少钱呀!再干几年吧,也给孩子多挣一些。” 其实,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已经非常优越。早已是中层阶级,但是他们仍然惦念着那一退休.于是,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我们,是一个尚义轻利的民族。

  中国人一直是为了某种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主义而活着。于是,中国人,不能在没有目标的生活中活着。而这个目标,可以是工作,可以是理想,可以是金钱,可以是孩子,可以是老人……但是,唯一不可能是的,就是自己。 中国人,可以很委屈的活着。可以是工作上的极不顺心,可以是婚姻上的勉强维持,可以是人际关系上的强作笑颜,可以是所有欲望的极端压制,可以是为了一个所谓的户口……哪怕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也在所不惜。中国人,可以过异常艰难的日子,但并不能安贫乐道,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必定有一个近乎玩笑的借口;中国人,可以把高官厚禄当作成功,中国人可以把身家百万当作理想,中国人可以抛却天伦之乐四海飘荡,中国人唯一不认可的成功——是家庭的和睦,人生的平淡。于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把爱国、崇高、献身、成功、立业的情结推向了极致——他们要么在大公无私,其实是舍本逐末的漩涡里苦苦挣扎,要么在肩负重任,其实是徒有其名的怪圈里受尽折磨……唯一遗漏的就是自由和自我。于是,在外国,妇孺皆知的道理;在中国,没人能明白。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 

  有一个美国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这个美国商人对墨西哥渔夫能抓这么高档的鱼恭维了一番,还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抓这么多?墨西哥渔夫说,才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美国人再问,你为什么不待久一点,好多抓一些鱼?墨西哥渔夫觉得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国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 墨西哥渔夫解释: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满又忙碌呢! 美国人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他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硕士,我倒是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在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经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 墨西哥渔夫问:这又花多少时间呢? 美国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墨西哥渔夫问:然后呢? 美国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啦!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啦!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 然后呢? 美国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 墨西哥渔夫疑惑的说:我现在不就是这样了吗?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回答. 但我们应该知道成功有很多种定义, 有些人终生都在追逐名利, 他们生活得很快乐(也许), 有些人毕生都在灯红酒绿, 他们生活得也很幸福(当然); 还有更多的人在平淡充实, 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度过平凡的一生,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或许, 真正的成功只有一个, 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 去度过人生。


-----------------------------

  人活着就要为了什么,吗?
  教科书上总能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标准答案。但是教科书是教科书,和现实无关,和生活无关,和你我无关。
  总认为,我的一生总能干一点什么出来,但是这点什么不是四个现代化,不是祖国的伟大复兴,而是关于我的什么,关于我的家人的什么,关于我的爱人的什么。
  大概,人的一生到头来所追求的,就是人在一出生时所拥有的东西吧:一个和睦的家。
  只是,为了那些所谓的什么,为了父母的希冀,为了亲友的期托,为了社会的认可,我们挥金如土地买下了一个个椟,却一次次将那颗珠双手奉还。
  也许,最近的东西是最够不着的,最平凡的东西才是最难追到的。

Posted November 20, 2009 by LostAbaddon in 思维测地线

时代   1 comment

  这个时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

  如果未来的中国(如果还叫这个名字的话)对历史学家的言论不加过多的干涉的话,未来的人们会很饶有兴趣地来看到现在的历史。
  比如说,现在是一个明码标价的时代。
  你是谁,价值多少钱,出多少能收买你,出多少能让你死心塌地,出多少能要你的命,都是明码标价的。
  就好比拿到了死神之眼的Misa Misa,任何人的价格在我们中的某些人的眼里都是一目了然的。
  哦,你是中学生,价格1000吧。
  哟,你是专科的,给个5000吧。
  呵,你是本科?我出10000。
  啊,你是研究僧啊,来人,拖出去。
  哎哟哟,你是具尸体?好,12000,少个子免谈。
  所以,当渔夫看到合理的是三具大学生而不是三具尸体的时候,是断然不会伸出援助之竹竿的——亏本买卖不做,这是这个时代做人的基本准则。
  当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个数字瀑布的时候,我真的很好奇死神之眼的所有人怎么会有勇气去面对这么一个世界。
  哦,他是Neo,他是The One,世界在他的眼中本就是一堆堆的符号一堆堆的数字,他只不过在那些数字前面加上了一个¥或者$罢了,说白了这也可以理解为JS或者PHP或者PERL中的某常用符号罢了,无足为奇。
  就如同00中刹那所说的那样,这个世界正在扭曲,而且扭曲得很厉害,只不过和00不同的是,我们都知道扭曲的所在。
  钱老走的时候问了温总一个带着答案的问题,因为他看到了世界的扭曲,更看到了世界扭曲的所在,所不同的是他不是天上人,因而只能抱憾升为天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Gundam 00可以说是一部童话,看到了世界的扭曲,YY着有人能有能力来扭转这种扭曲。所以量子化出现了,所以绝对领域洞穿了。
  所以,Gundam 00事实上是EVA的补完,天人就是使徒,双太阳炉就是人类补完计划。
  所以,无论是00还是EVA,都有SEELE那样的面具会议。
  只可惜的是,是最能YY的日本人画出了EVA与00。虽然他们让莎慈与路易斯在量子化的世界中穿越了绝对邻域,但是现实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无法消除。
  便就是头顶上的那一行数字,便已决定了人与人的不同。既然如此,又何况心灵上的交流呢?
  有人能在台湾最顶尖的夜店里挥金如土,只是为了30岁生日;而有人只能在垃圾桶里与野狗争食,以一句“最穷无非乞食,不死终能出头”来自我解嘲。
  《创世纪》中许文彪问得很好:这个世界公平吗?
  不公平。
  公平一词是为了它的对立面而存在的,是富人们挂在嘴边的修饰词,是政治家含在嘴里的棉花糖。说说可以,听听也成,真要实现,那得上帝显灵了。
  能生在这么一个时代,有的时候真的感到很幸运。
  也许不如解放前那么生命没保障,但是有时想想,这一点似乎也不是太大的区别——这个时代不需要很跋扈地弄死一个人,那是愚昧不堪的。所谓文明,就是弄残了你还说这是发展的阵痛,搞废了你还说这是历史的车轮,让你从男人变成了太监还说这是为了更没的明天,把你从女人整去了妓院还说这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所谓文明,就是大力发展语文。
  所以别说读书无用,读书是很有用的,至少能告诉你怎么抽人嘴巴子他还得叫你爷。
  当然,如果你还很巧地投胎进了富翁女人的肚子,那就更完满了。
  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才能,需要的是投胎。
  这就是奋斗。
×××××××××××××××××××××××××××××××××××××××××××××××
  大半夜的看着数学家写的Finsler几何,看着看着就想杀人,再看看,就想自杀。来到窗边继续看看,发现死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回到座位上发现:地狱与人间的最大区别,就是数学家肯定都死去了地狱,天堂是不需要数学的。至于物理学家嘛,估计天堂和地狱都不敢要,只能陪着文学家和哲学家当作孤魂野鬼,弥散在空气中,融化于茶水里。
***************************************************************************
  今天终于和女朋友吃饭的时候无意中谈到了Reading和Travelling的问题,并且最终被引申到了这么一个新的语境下:网络时代中,什么是Reading,何者是Travelling?
  比如你看网络小说,那应该是Reading了,而玩Second Life这样的VR游戏,应该能算Travelling。那看Google Map算什么?Reading还是Travelling?API挂上WII以后呢?
  Reading和Travelling的区别是什么?
  恩,一个是捧着本书看,一个是跑去一个地方玩。
  但是,网络阅读似乎不是捧着书看——德国和英国人的最新科技能让网络阅读在形式上也有这种形式,不过毕竟还是不同的。
  因而,在Cyber-era,Reading应该不能局限在捧着书看这点上,而需要相应的推广。比如,我看网页是Reading,看Flash应该也算Reading,以至于基本所有能看的东西都能算是Reading了吧。
  那么,在这个Cyber-era,Travelling又要怎么推广呢?是否还是很狭隘地将Travelling限制在跑去一个地方玩这点上呢?应该不能继续这么局限了吧。
  比如,我带着脑关(这项科技最近已经被美国人开发出来了),然后进入一个仿真度很高的虚拟现实中——仿真度高到我无法分辨是真实还是虚拟——去游访名山大川,这个算不算是Travelling?
  这个自然是要算的。因而也不是说电脑上的网络上的所有东西都是Reading。
  那么Travelling与Reading的最本质差别在哪里呢?这个本质差别是可以从pre-cyber-era延续到cyber-era甚至post-cyber-era的。
  我认为,Reading的最本质特点,就是用户进入一个作者人为设置好的静态环境中,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互动——所谓的静态互动。
  比如说传统的读书,就是我们读者来到了作者描述好的一个世界中,去跟着作者的脚步,沿着作者的视角,来经历作者的经历,从而感受到可能与作者相同,也可能与作者不同的感受。这里,你可能与作者发生共鸣,可能与作者发生争执,可能从作者营造的世界中感悟出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也可能沿着作者的思绪将这个世界扩张丰满。
  这些都是精神层面上的互动,属于静态交互。
  同样的,现代的Flash、视频信件、超小说(不是超级小说……),都可以理解为这种Reading。尤其是超小说,或者说超文本(别很习惯地理解为HTML,不同滴!),则在Reading的基础上引入了更多的互动,你可以选择不同的小说发展分支,从而得到截然不同的结局——科幻大作《真名实姓》中就有出现这种超小说,不过是非常高级别的了。这些都是Reading的类型,但是都超越了原来的Reading概念,处于Cyber-Reading,或者说Hyper-Reading。
  同样道理,RIA与AIR的许多富媒体应用,都能算是Hyper-Reading,从而是Reading。
  说到底,Reading的本质,还是用户与制作者的静态交互——当然,会需要一些动态的比如肢体上的交互,但这些都是辅助。
  而Travelling则不同。Travelling更加关注的是用户进入一个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进行实体互动,或者说动态交互。
  比如说,在传统意义上的Travelling中,我们会在一个具体的自然或者人工环境中去感受这个环境带给你的种种,但是本质上,还是需要我们走进去,去进行互动,比如看,比如闻,比如摸,比如跳跃,比如攀爬,比如大洞,比如打击,等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东西来束缚你,最关键的是,你想看什么,想动什么,想玩什么,都是你自己可以主观控制的,并没有人来限制你——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你看的你动的你玩的都是作者设置好的,你无从选择。
  好了,这就看出了,Travelling的本质是一种可以主观选择的动态交互。
  当然,RIA与AIR,还有Hyper-Novel中都有这种主观选择的交互,但是这些都是辅助,而在Travelling中,这些才是主要的东西——当然,也是有限制的,比如如果你是跟团的话,你走的路线是基本限死的,但是我还是可以选择:是从这个人工开凿的石阶上走,还是从一旁的泥地上跃。
  总之,Travelling是可以主观选择的动态交互,而Reading是被动感受的静态交互。
  当然,两者最后都会给用户一个体验,一个感受,形成用户自己的经验。
  好了,这样就给出了Cyber-era的Reading与Travelling是什么了,并且我们能很惊讶地发现一件事情:为什么上网要叫做冲浪呢?原来,这是一件主观选择的动态交互,是Travelling的一种,那当然要用冲浪啦~当然,我也不反对你管上网叫蹦极啦~~

Posted November 5, 2009 by LostAbaddon in 思维测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