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August 2007

2006年的回忆(似乎晚了半年写完……)   6 comments

2006的剧本

20070126
差不多十分钟以前,我才从车上背着一个接近我体重(夸张的说法)的包袱回到家里。
这次回家的意义非常不同,因为这有可能成为人生中最后一个假期了(20070312补:现在已经基本确定不会是最后一个假期了,但是关于以后的假期是否还是像现在这么High就没人知道了)。怀有这么一种想法,这次一路回来竟然很神奇地没有睡觉。一直在考虑这个假期要做些什么,同时在考虑以后应该干些什么。
回来的路上,一旁有两个统计系(听谈话应该是统计系,不然只能说现在的经济系已经终于进入理科领域了)的人,女的应该是大二的,男的应该已经大三了,在谈论学习的事。女的显然还沉浸在高中时代对大学的憧憬中,竟然还很天真地说作为大学生找工作就一定要找只有大学生才能胜任的工作。语气之坚定与迫切让人一听就知道她还浸淫在对未来工作生活的幻想中。很不可思议,都经历了一年半大学的洗礼了,还能保有这么一种天真纯朴的想法。看来他们系的老师和学生关系很好啊。
作为大四的我,应该怎么说呢?大学生出来找的工作,基本就没有什么是只有大学生才能做的。所谓“象牙塔”仅仅是人们对“大学”这一概念的向往和缅怀而已,就好比人们总喜欢把一些基本没可能拿到的东西定为奋斗目标一样。虚幻,不切实际,但能给人动力。
一路上,差不多都在倾听他们的谈话。发现自己果然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自己了呀。大一时代的想法或多或少还能看出那女生想法的影子,但现在则基本上离题万里了。这应该被称呼为成熟,还是称呼为世俗?其实都一样,因为人总是要活在一个世界中的,那不就世俗了吗?
转乘地铁以后,发现自己的情绪不怎么好,便开始构思构思即将要做的毕业课题,随即便思绪荡开了去。

毕业课题•课题
其实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做一些自己的课题而不是老师所给的呢?
我不清楚老师对这个课题的想法是什么,因为现在我的指导老师人还在香港(后来的情况则相当不错,因为做毕业课题的这段时间中总共才和老师见了三次面,而课题的内容老师只负责删除,不负责添加)。
复杂网络,说简单的话能很简单,但说难的话则完全超越了本科的际限。它包含了许多内容,比如随机的意外故障对电力网络、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破坏程度,蓄意破坏对网络造成的影响,病毒的传播途径,人群的社交关系,企业的商品与资金流通,可以说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无所不包。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其实原因有两个。
一个,就是之前正好看过《SCIENCE&VIE》,里面有关于它的介绍,感觉很神奇,特别是其中的“小世界效应”。其次,就是我在N年以前出与无聊写的关于格空间上的动力学模型正好和这个课题很合拍。当时我还不知道“复杂网络”一词,包括“无尺度网络”啊,“小世界模型”啊,都不知道,但是出于一个很遥远的目的,我当时做的计算中竟然出现了这些概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先兆,让我选了这个课题。
我当初所做的“格空间”模型以集合为原本,并且着重考虑的是两个集合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传播模式仅仅是一个“副产品”,但是显然在这次的复杂网络课题中需要着重考虑的正是这个副产品。这里感到非常的欣慰,至少过去的四年没有白过。(20070602补:课题完成以后发现,其实副产品又成了副产品,因为老师说这部分我没做出新东西来——如果什么东西都能让我作出新东西来,这还是本科生毕业论文吗?)
其实,当初想做这个课题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我感觉说不定我们的世界在最基本的层次上就是由网络所构成的。这个想法比较扯淡,但是我还是想试试看。
除此之外,放假阶段我还想做的一些所谓的课题,有比如行星盘之间的相互作用,量子盒中的信息传递等。
星盘的相互作用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近似估计模型。其能够胜任的条件,就是中央主恒星的引力作用远大于附近轨道对其的引力作用。因而,在一开始的我所谓的“饭团”阶段,这个模型是无能为力的,因为这个阶段中行星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完全无法用这种近似方法。这种近似方法的作用仅仅在于它可以用来解释进入准稳定阶段的恒星系中行星运动轨道的变化以及演化,而且是半定量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近似计算。
它的另一个限制,就是两个行星的轨道周期必须完全不耦合,不然就不能视为“准静止”的星盘作用了。因而,它对行星运动轨道的大小也有要求限制。
总体说来,这个模型仅仅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数学游戏而已——也的确是游戏,因为这个程序被我做成了一个屏幕保护程序了……
而后面的量子盒,就比较幻想了。
假定存在几个完全相同的无限深盒阱,而且这些盒还能相互融合并且断开,这样就可以研究其中量子态的传递了,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研究断开的过程来查看是否可以实现信息的复制、传递或调制。
虽然有人证明了不破坏原量子态的情况下复制量子态是不可能的,但是总感觉在这种量子盒的环境下应该能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结果的。
当两个量子盒融合的时候,应该只有很小的概率正好是定态融合。即使所处的态相同,由于量子体系的相位不定性,融合的两个量子盒中系统的波函数也是不同的。由于是非定态,因而融合以后的系统一定处在“运动”状态,因而分开以后两个盒子所处的状态应该是不确定的。不过,这个过程可以利用的一面是分开以后的两个盒子处于一个纠缠态(比如|A1>|B0>+|A0>|B1>),因而反复使用可以得到多盒纠缠。
此外,把盒A分为A1与A2,盒B分为B1、B2,再将A1与B1融合,通过选择适当的A和B系统(比如盒只提供了唯一的量子态,而A和B都是电子,那么就能通过PAULI原理发生作用,产生耦合),就能得到A2与B2的纠缠关系。同样的,如果这里把A2和B2也融合,那么AB1与AB2就能呈现一定关系,当编译妥当的时候,就能认为AB1与AB2互为共轭,从而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复制”,虽然绝对意义上的复制已经被证明是不存在的。当然了,这其中的动态过程还没仔细研究过,应该比我所构思的复杂多了。
其实,脑子里面各种奇形怪状的想法有很多的。
今年搬到闵行以后参加的大夏杯和小夏杯我就作了不少课题。最花心力的是一篇论文:《非匀速运动下的类Lorentz变换》。主要内容其实就如题目所说。个人认为其中所作的计算应该都是正确的,但是最近在考虑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其下的“视世界”是怎么样的。当初想进行相关计算的,但是太复杂了,就没做。现在想想,要和实际联系的话还是必须要和视世界结合起来才可以的。
此外,还做了一些其它的课题,比如《拓展细胞自动机的研究》就是一个。
它源自一个自娱自乐的程序,但是由于结合了“进化”的概念对细胞自动机进行了改进,所以最后出来的程序颇有意思。
程序中细胞所生存的环境是四边形的平面格空间,因而理论上可以用我复杂网络的动力学模型来演化。基本规则还是最原始的细胞自动机,但是进行了改进。改进主要体现在“压迫感”和“孤独感”的非确定化上,然后引入了寿命、竞争和战斗机制,并且把所有这些相关的数据用一个数列来保存,从而形成了“基因”,再引入交换和变异机制,最终成品。这个程序作了VB6和VB.NET两个版本,都很有趣味。打算并构思好要开发的2.0版将更加接近自然生物,更加全面,希望能成为细胞自动机方面的最成功的程序——这也是我做每个程序时的希望,奈何似乎到目前一个都没实现过——一个原因就是我太懒了。
这个课题其实正好和我最近在看的《遗传算法》有点接近。不过,我的思路总是超前于我购买书的欲望。今天发现我所用的就是实数遗传基因组的表现手法。不过书上的算法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我的程序的目的是要模拟细胞生长。
当时还有一个课题是关于插值计算的,叫《数列预测》,但是比较失败。唯一有意义的结果就是表明了数列和函数永远无法等同这个众人皆知的废话。
此外,今年还在4、5月份的时候参加了次建模比赛。由于队员是不同系的,而且那段时间自己系里面活动比较多,所以到最后的时候她们都联系不到我。另外,就是我的思路太“在野”了,完全不正统,虽然我相信我的程序的结果一定是对的,但却依然失败了。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一些高级(对我来说)算法,比如灰度算法,遗传算法等,此外就是发现最小二乘的一个比较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数据不能平移,平移将影响结果。这个我想是不合理的吧。或者就是我理解错了。
总体来说,这段经历也是比较有意思的。
接着就是大四开学以后做了个星体运动模拟程序。这个程序的2D、3D版本是练编程技术的两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引出了我关于星盘相互作用的想法(20070602补:后来据南大天文的网友说,这种星盘的想法其实很早就有人在天文上提出了)。另外,这个程序也为我打算做的《模拟物理世界》做了很好的前哨工作。
有太多程序我想写了,同时也有太多知识我想学了。

生活•上课
大学的学习果然和高中截然不同。
高中时代很难想象我可以一觉睡到中午,但是今年我至少80%的日子都是睡觉到中午的。
大一上一开始的几个月的时候,基本还是每天早上6点半到7点起床,然后按时吃早饭按时上课,到了大一上的后半段,就成了9点起床,然后第一节课基本逃掉,直接上第二节课。到了大一下,几个礼拜以后就开始只上第二节课了,大二是几天后就开始只上第二节课,到了一个来月后就基本只上下午的课了。大二时代我们级有三大逃课王,就是我、老张和B。当时的超哥还很勤奋地去上课,我则一直在寝室睡觉。老张和B最经典的一幕就是开学后两个多月没见过面,而他们是住对门的……最后到了大三下和现在的大四上,基本上午就不上课了。
比如说,这个学期一开始的一个礼拜过后,特别是在国庆之后,几乎一直在过“一个礼拜工作两天休息五天同时那工作的两天是周末”的日子。差不多每天都是早上六点睡觉,然后下午两点起床。这段时间中,评选出了本届生活规律最紊乱的三个人,分别是我、老张和超哥。我和老张始终都“榜上有名”,感觉很不可思议。
至于每天都在干什么,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无法回答。有的时候是为了写程序,有的时候则是在看漫画,还有的时候是在看电视剧,另外有的时候则我也不知道在干什么。有很多次,十一点的时候想着要睡觉了,结果搞着搞着就到了六点才睡觉,我都感觉很神奇,那七个小时我在干什么?结果是我自己也不知道……
今年最重要的课程,是量子力学,其次对我来说重要的就是广义相对论。另一节有意思的课就是夏老师的近代物理双语课。这些课都是在上半年,也就是大三下,而现在所在的下半年也就是大四上,则没有什么课是需要我去在意的。因为到了大四,许多事情的性质已经不同了。
量子力学主要是靠自学,上课最有意思的部分是课堂讨论。对猫问题等的研究主要也是在课堂讨论的时候理清思绪的。其实,量子力学还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它的数学其实不算很复杂,但是它的想法却很深邃。比如,什么是观测,到现在我都不能完全说清楚。
广义相对论则完全是靠自学的。薛老师人很牛,但是上课实在不怎么样。靠着自学,居然还考了87分,还真高兴。这门课其实只接触到了广义相对论的皮毛,真要我用它来算点东西,恐怕我就万死不能了。因而,后来有买过一本《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的书,发现和教材完全不同,看得也极其郁闷。不过它至少让我发现高中时代硬着头皮死啃的《高等几何五讲》还是有那么点作用的,最显著的就是我一直对自己说:“连《高几》都看过了,GR算什么!”虽然《高几》早在4年前就忘干净了。
有附带学过一段时间的拓扑——第四次学了,也是第四次放弃学。感觉就是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也学了分形,最认真的时候还在电脑上作了非常详细的笔记——这个已经成了我现在的习惯之一了——结果在不少地方都发现了它的影子,比如复杂网络。
有的时候会很神神道道地认为我这个人学东西的时候会有一种很巫婆的“先知性”,这其实是完全没道理的。然而,这种很神道的“巫婆式预见性”的感觉却在今年范围内屡次出现,搞得我自己都有一点认为我这个人的确是小说中的“偏概率存在”了。
此外,夏老师的现代物理课也很不错。双语课程,但是英语不是太大的障碍。课上有课堂辩论和演讲等环节,自然都是用英语。恰好,这两个环节都是我的强项,所以在课上我还是非常活跃的。
一次的辩题是物理在现代社会中到底重不重要。我们是反方。一开始我们这组的一帮人在讨论应该如何攻守,而我则在一边看着。正式开始辩论以后的结果显示他们的讨论一点作用都没有,反而是没参加什么讨论的我和CFP成为了我们这队的主力。临场的短时间讨论是没有什么实质作用的,这点和正式辩论不同。原本处在核心区外的我想当一个听客,结果发现我们这组实在不怎么样,多次出现别人说的和我们说的基本不对号的情况,所以最后就成了我和我们一组的另外几个人和正方大战的情况。许多时候,辩论对我来说只是见招拆招的随机应变,并不需要太多的准备。这也许是我的一个天赋吧。
另一个比较有印象的,就是组队演讲。我们的题目是Holographic。由于两位成员的不配合,我也不能强行让他们作什么,毕竟,组长一职仅仅是一种观念上的想法而已,别人不想配合你也没办法。后来证明了,我的这种想法其实并不妥当。也许以后做事的时候可以把一两个人打入冷宫而保持整体团队的进程不受感染,但是对于这种集体评分类的活动,这种保持整体而放弃个体的作风并不可取。由于这点,我们还保持在一起的团队的PPT是全场最优,但是他们俩的PPT加入考量以后整体就低了下来。
做PPT其实和做FLASH乃至写程序一样,讲究的是创意,是想法,技术嘛,只是细枝末节。比如那次的PPT,技术方面其实根本就没什么花哨的,但是创意好,搞笑效果也正好可以调剂大家心情,所以整体效果不错。
在此以前的一天,为参加创业大赛的朋友用Flash做了个广告,也是如此。很是搞笑,而且能让人把这个广告记住。随后,紧跟着就是做这个PPT,做了一个通宵。
大三下还有一件对此后影响深远的事情,就是CET6考试。
说来很搞笑,那就是考CET6那阵,正好是WorldCup的日子。结果自然是放弃CET而看WC咯。我们差不多每天都在PPStream前通宵看足球,对面女生一直反映说能在晚上被我们的吼叫声所吵醒——但是据KingGreen自己披露,她也去食堂看WC的。可见,女生中也是有不少人会为足球而疯狂的。记得以前高三时的一个女同学JX,就是这样的人物,而且绝对不是典型人物,因为她疯狂到一个境界了,比我都疯狂不知道多少倍。
一直看足球的后遗症,就是CET6的时候感觉非常郁闷。听力倒还好,因为一直在看英语电影,所以听力已经练出来了,但词汇比较郁闷,差不多题目和答案总有一位是看不懂的。阅读的感觉也不行。
因而,最后CET6是差点就过了,但是还是挂了。这个结果直接导致大四的时候我们一帮人失去了保研机会。我们班最有希望保研的人,比如我和CFP,都就此落马。女生保研的很多,因为她们似乎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我都不知道她们在学些什么。这个结果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后来的保研考是只要你交了卷子而且不是白卷,你就能保研——看得我们几个吐到家。
CET6考前考后都遇到了KingGreen,感觉比较神奇,因为她就住我对面,但我基本不大可能见到她;反而现在上万人考试,却偏偏能见到。
这个学期有一段时间的所谓“课”是非常值得我关注的,那就是去电工实验室当“助教”。
这份工作是我们系大四所必须要做的,也就是所谓的“教育实习”。对于师范班的人来说,这个过程就是去不同学校任教,当两个月左右的老师,而对我们非师范班的人来,就是去实验室当助教。
我们还分了两拨,一拨是去物理实验室,对象是外系学生,而我所在的另一拨则是去电工实验室,对象是自己系大二的学生——对光电子专业来说,则也是在电工实验室,不过辅导的是大三学生的模拟电路实验。
大二的人我基本都很熟,比大三的还熟,主要原因是大三一开始的时候当时的NSW同志就“要求”所有当时大一的人都要进团学联的一个部,于是大伙收了很多部下(而且,动员会上我的演讲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有负面的,就是说我说话太快了……),直接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我在现在大二中认识很多人,另一个副产品就是后来我们搞了两次裁员(有些部门没经历到第二次),很伤脑筋的……
在我们那组,我居然还是组长,这个其实是很不可思议的。我这个人天生就不是当领导的料,当当参谋啊军师啊说不定可以——都是狗头的——当领导就不怎么样了。比如还在当副主席的时候,其实我感觉我就等于什么事都没做——当然,还是做了不少的,这些后面会说的——居然还这样像模似样地当了一年的副主席。
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安排了众人做哪几个实验,分管哪几组学生,以及哪些课是由哪些人上,效果还可以——因为本来就没什么好坏之分。除了每周两次(其中一次是双周才有)的带学生做实验,我们一周还有三天是要自己去实验室做实验的。大二的人做8个实验,我们要做27个,因为别的实验是以后可能会要做的。我们一组中,我、Hansch、猪头(大家都这么叫他,我也不知道这外号怎么来的)和小新是最勤奋的,差不多每次我们自己做实验的时候都到了,而另外三为稍微有点懒——我是因为是组长所以不得不勤快的。后来小新由于保研保上了,去北京面试,所以有几周没有来。
感觉他们的电工实验比我们当初还在本校的时候幸福多了。差不多所有实验都是所谓的“即插即用”型的,不像本校的实验器材,要自己搭的。特别是交流部分,现在已经非常傻瓜化了,不然当初我也不至于烧掉那么多实验器材。
也由于我差不多把所有实验都做了,而且精度都不错,所以后来每次上课的时候实验数据后来都差不多是以我这里为准——后来的几次是以猪头的数据为准的,因为我后来几次有事没做实验。我们给大二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我也差不多谁的课都能顶,因为我都做过了。这点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是组长嘛。
我们这组的所谓的“教育实习”的这种工作在10月后几周也就随着他们师范班的实习一起结束了,这也是我们电工组比普物组爽的一个地方,他们要做到期末考试以前。
带大二的人实验的时候笑料不断。很离谱的,是一个人在做交流实验的时候一根线连啊连啊的,就从U端直接连到了V端上,她还检查了N次说没错没短路,我晕的。还有一个人,拿电动机当惠更斯电桥用,仪器直接就叫了。最后几个大型实验是最出问题的,各种乱七八糟的线路连法都有,很怀疑他们大一的时候实验是怎么过的。几个团学联的人——特别是理宣和网信——手艺还是可以的,所以这点还比较欣慰。

团学联•老师
说到团学联,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一年中我都干了些什么。
大三下的主要工作继续是协调各部的工作分配和关系。这点其实非常重要。比如宣传部,一段时间中他们忙得几乎都要趴下了,也不跟我说,后来才规定所有给宣传部的工作都要先到我这里报道,然后我去找宣传部的人商量,看看这个工作是否一定要他们来完成。毕竟,宣传部的人手并不是很多,而有的时候要做的海报也实在太多了。还有就是一些部门中人员关系的协调问题。
大三下最主要的协调问题有两个。一个是A部内部长和副部长的关系问题,副部长有被架空的感觉,而部长则认为副部长有的时候不够负责。这其实应该是他们俩自己协调的,但是后来我也介入了调查,还不得不找借口从当时大一的人方面入手来搞清楚他们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另一个问题,就是B部由于大三上时一校两区而导致的分化现象。部长和学生中当时的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后来一度搞得非常僵。
此外,C部竟然还搞了三分:部长一帮,副部长一帮,居然还有一帮保持中立……都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上海滩》看多了所以学丁力学疯了。
各种问题都在那个时候碰到了。
我调查了A部和C部的事情,和XZJ一起调查了B部的事情,还专门搞了次学生座谈来收集意见。最后把事情的情况反映给了老师,老师居然还无动于忠……当时就说A部的问题会遗祸到下一届,老师不相信,说我小题大做,结果现在完全证明我的预言是正确的。B部的事情最后是由部长妥协为结束的,不然还不知道会搞成什么样。
这个过程中的主要感觉,就是老师和我们学生之间存在着非常巨大的思维鸿沟。他们完全不知道我们的想法,以及事情在我们这里的发展态势,想当然的认为“这没什么的呀”或者“这不算什么的”,结果就导致了后来的种种局面。这个也是我们当学生干部所没办法的事情,我们充其量就是收集情报,真要动点手脚,不得不要老师批准,不然事后还反而要被老师说。苦啊。
当然,如果手腕强硬一点,干脆来个瞒上欺下,那也倒好了。但是我们可不是这种人。
其实,那些老师们,特别是让人“敬爱”的NSW同志,给人的感觉相当不好。比如,我们大三下一开始要搬来闵行的那次,老师做得就很不好。
那是开学后不久,我们都知道要搬家去闵行了,所以前一天准备了大量物资过了一个“Last Night”。第二天一早,刚看完通宵电影的我们便在四点钟的时候开始准备搬行李了。那个时候那些所谓的“志愿者”都还没来。问题就出在志愿者来了以后,老师们给我们安排的志愿者居然都是女的!任谁都知道那些人过来当花瓶的作用远重要于当搬运工的作用,即使她们是研究生也是如此——搬运是体力活,和研究一点关系都没有。那天我上上下下跑了19个还是多少个来回,人都快累死了。到了闵行以后问题更离谱。NSW明显语文不行,居然认为所谓的“分两批,第一批九点到”的意思就是只有两辆车,第一辆车九点到。直接导致我们二号车根本没有志愿者来搬东西,一大早刚忙活完的众人又要自己劳动。这样的老师这样的组织不说是白痴还真没人相信。在闵行我有上下了14个来回。一旁的以前是我学生后来是我老师的实验课老师都在帮我说NSW的组织太有问题了,还是我组织好,以身作则。
到了大四以后,原本以为再也没有什么事了,结果又想错了。
由于和青年物理学社的社长关系比较好,所以被她“邀请”参加了很多次活动,都是去帮忙的。想想当初也是我对她说当社长锻炼锻炼是好事的,所以她来“麻烦”我自然我也是义不容辞的。
在最后一次帮忙中,据推测应该是由于换来的插座的不稳定问题,导致了我电脑的电源、硬盘和主板相继烧毁了。结果,五年来自己写的程序和收集的资料以及收藏的电影、漫画,就这么都没了。
另外,大四的时候我们级的一些事情也是我当的中转,也算是老师的信任吧。
不过,到了后半期的时候,由于忙着考研,所以一些会都迟到了,给老师的印象应该不是很正面。
大三上的时候,比较重要的活动有卡拉OK大赛和小夏杯,而大四上的时候比较主要的就是实验设计大赛。还有一些其它的活动,比如教师风采,教学技能等,这些都和我没什么关系,虽然都是我辖下的活动。
卡拉OK大赛差不多可以说是大学本科生涯中最后一次了。说是这么说,仿佛很有纪念意义,但是实际上这次我并没有参加。大三上的时候有一次是闵行校区我们系的形象大使选拔,结果被文艺部搞成了卡拉OK比赛了——这方面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我们那次形象大使选拔赛比的东西可多了,差不多和SMG的文艺节目一样了,而他们这次就成了形象大使选拔赛,竟然搞得和“好男儿”一样,实在比较郁闷。那次形象大使选拔赛,我竟然是去当评委的,结果仅仅是发现我不适合当这种比赛的评委而已。
这次的卡拉OK大赛,大一(也就是现在大二)的人很踊跃,也的确出了几个非常不错的唱手。当时大二现在大三的WXY三人组也上去唱了,算是告别演出,因为作为W的KingGreen下半年要远赴德国,因而组合必然地就这么散了。
比较有趣的,是她们竟然是作为“嘉宾”出席的这次卡拉OK,而不是事先跟我说的去参加比赛。
比赛过程中,文艺部沿袭了一贯的作风,搞了一些娱兴节目,比如会有一个完全不随机的随机号码生成程序来抽人,抽中的人就要去拉一个异性伙伴上台一同唱歌。这个一看就知道所谓的“随机”完全彻底就是一个幌子,说白了就是想整人。果然是物理系的,一帮压抑多年的兽人啊。
前两个是大一的,我不熟悉,不过反正也是被阴上来的。然后一个是大二的一个男生,他竟然去邀请Slow,顿时无语,Slow还很不给面子——意料中的。此后是YCX,去邀请KingGreen,结果也是邀请失败。
此前文艺部部长多次对我阴笑,还在策划的时候“好意”问我这么一个游戏是否合适,搞得我当时一度认为最后中招的人会是我,最后虚惊一场,聊是欣慰(事后他对我说没有阴我的原因是大一对我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而且场上大三的人太少了)。KingGreen应该也是猜到了这个所谓程序的内幕,所以提前离开了。
卡拉OK全场我的职责是充当第二摄影,主要原因是答应WXY要去拍她们的告别演出的。完了以后帮忙一起整理场地,感到非常感慨——这个场地第一次借就是我出面搞定的,当时跑了不知道多少地方,那叫一个累啊。
在卡拉OK以前,是小夏杯。我在小夏杯上报了5个课题,最后完成了三个,算是很快了。其实本来可以完成所有课题的,但是放假的时候偷懒了,所以没完成这么多。
完成了的三个前面已经说过了,具体的说明放到后面再说。
我的演讲本来只有5分钟,但是奈何我要说三个项目,所以足足说了十多分钟——我已经说得很简洁了。完了后掌声雷动,因为我感觉是大家都没听懂(包括老师在内——一个已经放弃挣扎开始睡觉,另外几个则一脸茫然),而对于没听懂而又能讲那么长那么流畅的,往往都要雷动一下掌声。
一同参加小夏杯的还有不少人,做的东西也非常精妙。比如小新做的课题是自定向万向电梯平台。原理其实一听我们都能理解,但是之前就是没想到过。而且,更可贵的是他的这个项目完全是自己想出来的,非常佩服。
此外,ZZ等人一组完成的是自动导盲拐杖,用的是光电传感器CCD,以及大量的逻辑电路。感觉技术含量的确很高,但是有更简单的实现方法。后来在一次去闵行中学洽谈合作问题的时候就发现原来他们也做过导盲拐杖,而且和我的想法一样是机械式的。在这方面,我一直喜欢用机械式的,或者就是电脑式的,处于中间地位的电子式的我一直不大喜欢——高不攀低不就,虽然很实际,是现代的潮流。
除了我,还有一个人是搞纯理论的,是当时大二的THY。他的项目倒颇有TOE的味道。据说在大二有“95男”的称号(意义和我们这里的“95男”完全不同),理由是门门考试都在95以上。这点我倒认为很像ZZ,而其实俩人性格上竟然也有类似的地方。不过,两次实验设计大赛以及这次小夏杯,让我感觉THY的许多想法都太过理论化了,或者可以说就是太理想化了,基本就没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也没考虑过一些必要的合理性。也是这表明了他有雄心有信心但缺乏一点什么吧。
还有一些别的项目,不过到了现在已经都忘了。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做多于一个课题的人就我一个。
此后,我竟然是以《非匀速运动下的类Lorentz变换》而拿了小夏杯三等奖——一等奖今年没有,二等奖则给了老师辅导的项目,而这些辅导老师竟然“恰好”就是评委老师(这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而教电工的孙老师则当场就要我以后有空去帮忙做一个光谱程序——在我给他看了我的《具有遗传结构的细胞自动机》并且确定所有老师对此一点概念都没有以后。
对此,我的感觉是评委老师应该换了。之前我已经和教我们数学物理方法的孙老师谈好了,他同意当评委,而且已经退休的以前教热统的老教授朱老师我也联系好了,但是辅导员竟然还是一意孤行地让那老五位来当评委(理由是:一直都是他们几个的呀),颇为心寒。是不是老师认定我们就只能作出一些很幼稚的玩具出来?这让我怎么说好呢。作为一个副主席,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了,老师层面则是我如何也撼动不了的。
小夏杯好的一面,是它给了当时大一的人一个不错的触动,这对于所谓的“整风”是有一定帮助的。可惜,这个良好的习惯没有延续下去,因为第二年似乎传闻说不搞小夏杯了,而是把资金投入到了的实验设计大赛上。
还有一些活动是值得留意的,比如生活部搞的游园游戏会,很是热闹;青年物理学社搞的模型飞机大赛,也很有趣,吸引了很多路边行人——包括骑车骑得正爽结果被飞机猛磕一个后脑勺的;还有新生辩论赛和物理沙龙。
游园会上我是摄影,但是由于处于一些私人原因,我并没有在那里呆太长时间。或许是我不想出现在她面前吧。其实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这种想法很是无聊。这只是我的个人心理问题而已。模型飞机比赛上我是评委之一——评的是“创意”,也就是搞笑——感觉那帮大一的人果然是很有活力。
这个学期团学联的活动我知道的不多,参加的就只有青年物理学社的活动以及实验设计大赛——这个我是去看的,而不是去参加的。
今年的实验设计大赛的题目非常宽泛,可以说很好。题目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能做的有很多。同时,去年由于有各自安排而没有拉拢成功的化学系这次也一起参加了,不过可惜没拉到生物和电子的。大四只有猫参加了,是陪他女朋友参加的。
这里很有意思,因为学习部这次说上次参加过的不能再参加了,于是前辩论队队长猫就说:去年是她陪我参加,主体是我;今年是我陪她,主体是她,所以两者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年还能参加。学习部顿时无语,我们笑翻。
他们的课题的全称是“太阳能风能静电除尘器”,非常具有技术含量。其中的静电变压模块是已有项目,别的都是他们自己设计的。最有创意的就是利用风能实现的“尘埃落定”系统。可惜,老师最后以“某老师曾经做过静电除尘装置”为由没有给他们的作品高分——这个理由纯属放屁。如果以前做过的就不能再做,那么别说是我们的实验设计大赛的作品了,全世界的作品有80%要被枪毙。老师完全是以个人喜好而不是作品的技术含量作为考量,所以我早说了,那帮功能只剩下占位子功能的评委老师早就应该换了——不包括宦老师。ZK和SHM的风车叶片的研究也是如此。很有技术含量而且是难得的理论和实验交相辉映的项目,仅仅因为“已经有人做过了”为由而被枪毙。真不知道那帮老师的脑子在想什么。
而最讽刺的,就是一组大三的人的作品,内容基本就是去年实验设计大赛中B的作品的简陋翻版——多加了一个花哨的功能而且这个功能比赛时没做出来因为发生机械故障,同时这个功能还是B所给的意见——他当年自己没有用罢了——结果就拿了一等,因为这个东西也是“某老师”参与给意见的,更重要的是去年这位“某老师”就由于给了B意见而让B他们拿到了校大奖——他给的“意见”就是在报告上签名。这让人怎么能感觉到公平呢?
除了帮猫想想点子以外,我也帮大三的RSM一组想了一些办法,因而最后的决赛我也去看了。一些项目实在是惨不忍睹——比去年实验设计大赛中惊压全场的“火火箭”还要惨不忍睹。
RSM是和大二的晔一同做的,项目是离子流体发电机,其实就是霍尔效应的逆应用。我帮他们想了连接部分和开关部分应该怎么实现。此外还帮ZK和SHM想了怎么测叶片转速。
总体说来,对老师的表象还是非常失望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普遍认为一个人只要当上了老师就一定比他的弟子牛。或许一开始这个老师的确比他的弟子牛,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再这么认为就一点道理都没了。何况现在还是在和这个老师的授业范围完全不同的领域做的比较,再延续这种想法完全就是变相的“偶像崇拜”。尊师重道和班门弄斧不矛盾,更不能说要哪个而不要哪个,这个论题初中作为议论文题目老师让我们写过不下百次了,怎么到头来就没人知道呢?再说了,墨翟在公输班的门前弄斧的话还不一定谁笑话谁呢。
似乎有点过激了哦……
发觉以前一个心理老师给我做的测试果然非常准,说我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不过,如果能测出我也是一个非常反叛的人就更准了。最近就发觉我一直生活在反叛与矛盾之中。

火锅•朋友
搬到闵行之后,毫无疑问,我们的生活品质因素的构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住的方面说,是从人间上升到了天堂——对以前在九舍的兄弟而言,就直接从地狱进入天堂了——这种反差之大绝对让人窒息。这一方面要归功于学校的决定:为了“骗取”更多国家的钱财而把我们搬到闵行来——这是小道消息,其根源可能仅仅是某“高”人的酒后胡言,但也可能是办公室的隔墙之耳。
除了住的方面,评价我们学生生活品质的还有很多因素,比如吃,比如娱乐,还比如其它的比如。显然,在吃与娱乐方面,我们没有丝毫悬念地从天堂跌入了地狱——充分理解学校把地址选在闵行的理由了,那就是这里什么诱惑都没有我们可以安心读书……
吃的方面,周围几乎没有什么能让我们这些人看上眼的餐馆——鱼小馆还算不错,但是多吃也是能腻死人的。而作为绝对对比参照物的以前师大后门,哇,那绝对是应有尽有啊,据说那里现在的房价已经能与南京路相比了——这个消息是今天(20070313)得知的——我都在怀疑我家那里现在的房价是否能有这个价位呢——估计也差不多了。
娱乐方面则是从100直接跌为了0——相比吃方面的约等于0还要绝,直接就成了精确等于0。周围一点娱乐设施都没有,除非你把在空旷的马路上骑自行车也列为一项娱乐。这个和以前后门那里卡拉OK、Be For Time满地飞的场面显然构成了让人彻底绝望的鲜明对比。
因而,对于搬入闵行,我们可以说是非常彻底地喜忧对半,也因此,对于我们这些老鸟来说,自娱自乐地完善吃与娱乐是一个必然,因而,我们开始大搞火锅。
火锅一事其实也不是什么多“新鲜”的事情,我们还在本校的时候就有一段时间是差不多每个礼拜都举行的——当年我们管这个叫做“七匹狼俱乐部聚会”。搬入闵行后不久,有段时间我们也差不多是每个礼拜去欧尚一次,购买火锅食物,然后回来火锅。
自行车去自行车回来,单程差不多要二十分钟,一般都是我,B以及小龙一起行动,也因而在前去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时间可以交流各种想法,这对我们三人组来说在那段时间是相当重要而且有意义的事情——从绝大部分意义上来说,这都比让我们坐在课堂中听一些完全没有用的所谓知识的东西要有意义得多。
还记得第一次出去购买火锅材料的时候就是骑车去的,到了学校旁边的一个蛮大的菜场里面买菜。那是我第一次在家那一带以外的地方骑车,当时本来就是刚学会自行车的时候,其结果就不提了,B的评价是以后我骑自行车出去的话一定要告诉他,他绝对不在我去的时候去——这个让我想到了以前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同学给我的经典名言:以后你在哪里高就一定要通知我——我死也不把我孩子送进去。两者果然是异曲同工的。
在闵行骑车有一点比较好,那就是道路比较通畅,一般不会遇到什么很碍眼的障碍,最多就是从后面抄过去几辆显然是违法乱纪的助动车。
骑车去买菜其实更锻炼的是腿脚的耐力。二十来分钟的路程骑骑腿脚还是很有感觉的——当然,这和打篮球所有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骑车还有一些别的特殊作用,至于这个作用是什么,就比较类似RPG中的敌人了——瞎眼踩地雷,全靠运气。一次我的车借给了别人,便问元帅借了他的车,结果坐上去的瞬间我就知道我伤掉了——他的车座石向前翘起的,但凡一个像我这般坐惯了几乎水平的座位的人一屁股上去绝对准残废的——这还没考虑一路上道路的坑坑洼洼——这让我感叹怎么修路也有豆腐渣工程哪~~~坐上他的自行车后一秒我就体会到了一句著名歌词的深刻前瞻性:“我说兄弟幸亏我还练过,要不然还不被你整成XX了”(类似“XX是什么”这种问题别问我,这是人类的常识)。那次买菜的一个心得就是元帅果然男人的,不知道平时是怎么练的,有时候一定要讨教讨教。
当然,这还不是最另类的经历,还有一次经历更另类。
我的车的车座一次在交大游的时候发现松动了。当时我们一群人刚到闵行,便一行自行车出来晃悠,一路晃悠进了交大。一个感觉就是华师大比交大空多了,建筑间的距离就体现了这点:一样多的人往华师大的道路上一放那叫“稀稀拉拉”,搁交大那就得叫“密密麻麻”。正一路转悠,突然我就发现我的坐垫似乎多了和GPX一样的DOUBLE功能,还能根据姿态的不同调整前倾角度呢。这其实正好反应了我人生阅历不够,不然当时就该下车感谢上苍没让坐垫调整到正好给我“千年杀”的角度。结果这个感谢诞生在我们下车去小卖部从而发现我的坐垫竟然抛弃了自行车主体与我的屁股一同私奔(当然不是“亲密接触”地私奔)的时候。当时一直在想:如果我是在奋力嘿咻蹬车的时候坐垫离开了自行车,那我的这个“体术最高奥义”是吃定了——那得多惨哪~~~
说到惨,这个可不是潜在残忍指数最高的一次。一次和CFP等人去吴泾逛,结果差点被一个肆无忌惮乱闯红灯的重卡当成蟑螂压死或者当成皮球撞飞——上帝保佑,那辆车距离我不超过一米!
好了,得从自行车上回来了,现在的主题是火锅。
火锅的地点一般都选取在我这里,说是因为我这里“风景”好。其实风景一点都不好,对面的女生要么是“黑屏”——还没回来所以灯没开——要么就是“蓝屏”——回来了开灯了但是窗帘拉上了。所以,这里的风景也不比欣赏98电脑死机好到哪里去。当然了,相对他们那里满目黑原要舒服不少——这也是相对来说的,特别是当我知道其实对面女生拥有比我们更浓厚的窥视欲以后。
刚搬来不久的时候就有一个女生过来对我和CFP说怎么男生一直拉着窗帘的啦——你不看怎么知道我们都拉窗帘?当然咯,事实上我们拉窗帘和女生拉是不一样的——我们拉窗帘的理由是晚上拉上了就不高兴再打开了,当然,有些狼狼朋友的理由是降低女生的防御心,这样更方便其伸出他的骷榔头。这段话的原版请看我的Space,写得比这里精彩多了。
火锅的材料是我们三个人购买的,但不代表就我们三个人吃。一般吃的人怎么说也要有五个左右——当然,有些时候我们会非常隐蔽地只有我们三个人参与这种内部聚会性质的活动。火锅材料一般主要都是羊肉,然后还有作为火锅锅盖的大白菜,以及后来的“小门板”——那是什么菜我就忘了……还有大量的菇类与丸类。此外,某次以后我们开始力求创新,所以什么鱼啊泥鳅啊等“新鲜”事物便也开始下锅了。材料都是在每个参与者那里大家一同动手清洗的。这个过程中就比较怀念以前的五舍了,因为五舍的卫生间比较大,比较适合这种群体劳动的清洁工作了——还记得当年第一次自己动手洗菜的情形,我一直以为我会在家里第一次洗菜的,结果却是在老张寝室的厕所里。
一般买菜要用两个小时左右,而洗菜和前期准备也需要一个小时。所以当我们四点开始出去购物的时候,一般就意味着我们要在七点左右才能开始吃饭。
当然咯,作为我们这群人,吃火锅的时候的宠儿自然是酒了。一开始几次还是啤酒,自从小龙出事以后就改喝葡萄酒了,最后就只喝饮料而不喝酒了——这个的原因比较复杂,一个例子就是一次小龙在我阳台上醉倒了,结果半年后SSZ说她经常看到我醉倒在自己的阳台上——天地良心阿,我来闵行后就还没醉过呢!
一般的组成人员,是我们三人、CFP与Hansch等,元帅一开始也常来,此外还有明,尚尚一开始的时候倒不常来。
举行火锅大会的时候一般都是在我寝室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这里电影比较多。
和我一起共用一个网络的人都很清楚,要获得一定的网速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一般我在的时候BT是不会关的——也就是说我是通宵BT的,一直在下各种电影看,所以我这里也一直被誉为电影城——新一代的“家园电影”说的就是我这里——这个传统从还在五舍的时候就有了。
因而,在我这里举行火锅聚会的时候,自然会看我这里的电影。从一开始我BURN出来的电影到后来我不停下的电影,最初的火锅聚会都是在各种我选出来的“好”电影中度过的。其中包括了包括《宝贝计划》在内的不少经典电影。
当然咯,这只是一开始的火锅聚会而已。我们三个人的火锅聚会大多以一些问题或者想法的探讨为活动的主线。许多很有趣很有意义的想法都是在那些时候诞生的。比如我们自己的一些“创业”的想法。
我们探讨过Baidu经营模式的问题,这类企业的发展问题,Web2.0的问题等等,虽然说谈不上有什么很精辟的结论,但是的确很让我们大家非常收益。
可以说,大三下和大四上的火锅聚会是我们整个闵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比上课还要重要(20070316补:昨天还吃了顿火锅,结果第一次喝了Brandy,今天和CFP一起把Brandy剩下的大半瓶消灭掉了。Brandy果然经典的,什么时候能喝XO就更好了~~)。
当然,其实聚会也不单单仅仅是吃火锅而已。大四下的时候,差不多每天都会去东海对面的一个烧烤摊去买烧烤。一般都有玉米和蒜苗,然后时不时地还要点薯片什么的,肉倒不是很多——最开始肉是挺多的。一般都要求放辣放到“祖国江山一片红”,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我们吃起来的主要感觉是辣,而不是食物本身的问题——所以肉有没有就不重要了。一般都买了烧烤去我房间吃,一边吃一边喝着“激浪”,然后一边看电影并讨论问题。这样的生活非常惬意,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
烧烤一般就我、小龙和B,没有更多的人了,很偶尔地会有别的人一起来,但是几乎仅仅是微概率事件而已。

灵感
这个学期诞生了不少灵感,都很意思。
不久以前猫去参加实验设计大赛,这次的题目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是新来的辅导员赵强定的。一天火锅的晚上(这里就体现了火锅是多么的重要)我们火锅三人组就和猫一同构思这方面的东西。猫的风力自动除尘装置的一些想法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善出来的。这个Idea完了以后,B很有他风格地突发奇想了一个“全自动自适应自动饮料机”。这个装置的主要功能就是无论你放进来一个什么模样的杯子,机器都能自动把饮料装满杯子。
说起来很简单,其实这是非常复杂的。KFC和一些办公楼的自动饮料机只能针对几种制定的杯子进行装液,也就是说你拿一个你在陶吧里自己泥出来的家伙过去,机器就只能乱来了——就好比郭芙蓉所说的“看你的样子我就想野蛮”,只不过现在成了“看你的样子我就想乱来”。显然,这种装置的局限性比较大(事后会说到,我对这种装置的定位的分析表明:这种弱智正是最适合发展与发达的基因)。B所构思的装置由三部分组成,一个就是杯子探测系统,一个是液面探测系统,一个是其它部分(这让我想到了《SlumDunk》经典台词:“我们就是樱木军团的樱木花道、深野洋平,及其他。”那个“其他”就是传说中的合光中学呆瓜三人组)。其中第一部分是要探测杯子的高度,从而知道液面多高的时候可以停了;第二部分探测液面高度,是最难的部分;第三部分就是第三部分。其实,第一第二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判断什么时候倒水可以听了。小龙给的一个方案是用倒水时的水声,因为这时的水声大致就是半开空腔发声。但是这种发声体制对空腔开口形状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并不能作为一个好的探测手段。然后我给了一个方案,就是伸一根探测棒进入杯子比如1cm的地方,探测到液体了就停,但是B认为这样会造成污染(我在听到这点的时候脑子里想到的是“咖啡与桔子味果珍融合会结块”这个我用“血与泪”验证的事实),所以这个方案也没有采纳。此后B提出用超声波(第一个提出的是声纳,但是声纳显然不能用在杯子这种东西上的),但是显然这个要求的精度比我们实验室里做驻波实验所用的超声波器材的精度还要高,于是又有一个方案被枪毙了。最后通过的草案是我提出的,那就是用液面的漫反射。在厕所里的实验(别往歪里想,我们是要拿来喝的,不是拿来拉的)发现了倒水入杯的时候杯中的液面几乎是一个水平面(你拿消防水龙头这种极端的例子来反驳就没意思了),但是表面有很多水泡,因而可以利用整个水面的漫反射,从而知道整个液面的大致高度。这个方法相对超声波法等精度应该要高,而所需精度也没有超越实验条件太多,所以大家都同意了。
这个Idea的最后结果就是停留在了那个晚上,因为我们都没有把他从意识形态化为物质形态的动力与毅力。可惜了一个这么好的创意以及我们又一个脑细胞殉葬夜。
其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都是大家一同想出了个方案,然后就始终停留在意识形态了,想想也挺可惜的。所以,后来有人这么评价B:他的想法很好,很有思想,但是不能与他共事,因为他所作的一切仅仅是想。当然咯,就上面的例子而言并不完全都是B的问题。比如吧,以前一起构思过机器人的东西,但是后来我和B一起都没有把这种想法化成实际的东西,因而这方面我也有责任——当然,那次还有猫,总是有猫。
我们还讨论过许多乱七八糟的问题,比如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时期到底是什么时候?是幼儿时期还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因人而异还是存在一定规律?最近我们还讨论了关于神、人类意识和人类群体意识的问题,以及宗教到底是否应该存在等。B的想法总是能给人很大的冲击,相当酷的一个男人。虽然不保证他的想法总是正确的,但总是新颖的。
这方面我和他很不同。
我的想法虽然有的时候也很飘逸,但是相对B的想法来说总少了一点东西。所以往往是他想出一个大方向,我来想小细节。然后小龙则在一旁把我们的想法补完,于是我们三个人的组合还是想当好的。
当然,我们有的时候聚在一次还会讨论讨论别的问题。
比如,有次我突然想到了我小学时代看到的一个很好玩的数学问题,便在就业指导课上提了出来并与他们俩一起商量,结果一商量就没完了,一直讨论到了几天后的火锅聚会上。问题就是421问题:一个数如果是偶数便除2,如果是奇数就乘3加1,如此往复,终会进入421循环。问题最后我们所提出的一个准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个数为奇数或者偶数的概率是一半对一半,而奇数的那一半下一代必然为偶数,而偶数的那一半中下一半则一半奇数一半偶数,因而基本可以认为一个足够大的数在其“历史线”上偶数和奇数出现的比为2比1,又由于加1产生的影响相对乘三来说实在太小了,因而整个历史线上只考虑乘法和除法,因而等效于每次乘三对应两次除二,历史线的总趋势还是缩小的,因而最后必然陷入421循环。按着这个思路,我们还找到了另一个规律:如果一个数能被N整除,便除N;如果不能被N整除,则乘一个数在加上使之能被N整除的数。因而,至少乘的数和N复合一个比例,那么任意数最终都回进入一个循环,只不过不是421罢了。这部分也可以看我的Space。
此外,我们曾经还花了大量时间来研究数独应该如何破解,而这数独也是我介绍给大家玩的——介绍我玩数独的是一个我在MSN认识的澳大利亚网友:小草棍。当然,这方面的工作我和小龙研究得最多。后来我写的数独破解程序便是基于我们俩的想法。当然,数独生成程序是另一套思路。
能有这么好的同趣味朋友一同讨论讨论,也是在是大学时代的一大幸事啊。

其他
这部分内容,其实和05年那篇记录文字中的部分一样,并不打算对外公布。算是留给以后的自己慢慢回忆的小礼物吧。
事情的开端还要从某天下一届的辅导员马导打电话来找我要我和小龙一起搞的一个论坛的地址说起…………

考研•图书馆
打算考研其实是高中时代的事情。不过在大四正式准备考研以前我也动摇过——特别是当我感觉到我在电脑特别是编程方面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以后。
正式感觉到“考研”的存在是在大四一开始的时候。
当时老师们总算把“保研”问题提上了日程。按照一开始的标准,我是没资格的,因为我大一就把“法基”给挂掉了——这说来很让我感到愤慨。后来,老师网开一面,说只要专业课没挂就有资格保,于是顿时一片人重燃希望。但是这时又出现了一个硬指标:CET6一定要过。
这就让那一片刚抬头的人立刻又低下了头颅。
我们唯一一次保研以前的CET6的机会是在大三下世界杯的时候,但是谁都知道,我们正常男生对世界杯的感情远强于对CET6的感情——基本上属于阿列夫0比1,用微扰论的话说就是对CET6的感情是一微扰项,只需要考虑一次展开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我们对CET6的感情可约等于没有的。
因而,保研的名额最终落在了有扎实英语功底的男生,或者女生,或者不喜欢足球的男生这三类人的头上了。一大批英雄好汉不得不加入到考研的行列中来。
我、博和程就是这样三个人。
不过,正如在“逃课最多榜”和“生活最混乱榜”中我和博都有不可动摇地位一样,在考研这个活动上我和博也处于相当恶搞的状态中——程自然也是。
记得我们9月份还在搞保研名额问题——最后的结果是凡是有资格保的人,只要在笔试的时候交张非白卷上去就都能保上研,可见我们系通过CET6的人有多少——随后9月底开始打算要开始准备考研了。这个时候程发现了《终极一班》这部片子,于是我们又出于好奇一直在看,看了差不多半个月——后的时候还是差不多通宵在看。这段时间,我们三个人都没复习。应该说,我们整个考研军团的人都没进入到复习状态,比如我,程,博,奚奚,HANSCH等人。
在看完《终极一班》以后,我们本打算要开始复习了,但是这个时候博发现我这居然有《帝国时代II》。恰好我、程和博都好这口,于是我们又开始拼杀《帝国时代II》了起来。有次居然博在我这玩帝国,我睡了觉起来他还在玩!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了很久。期间博先进入备考状态,开始去图书馆(当然,之前HANSCH已经拉着奚奚开始去图书馆自习了,后来饭也去了)。过了不久,程在寝室看书的时间也增加了。我还在考虑是否应该考试准备的时候(事实上应该这么来描述这个状态:我很想复习,但是每次没过多久就开始玩游戏了……),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让我立刻开始复习。
事情是这样的:某天我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如既往地开着电脑放着音乐让它下电影。结果第二天起来用了没多久,电脑就当掉了。再开机便没了反应。
请来严大爷检修,发现主板报废了……这本来没什么,换个板子就成。基本上只要硬盘还健在就没什么大问题——有问题也是钱的问题。但是,就当严大爷帮我检修硬盘有没有报废,并打算如果硬盘还有救就赶快转移资料的时候,检查硬盘的装置漏电,我的硬盘上升起了一缕青烟……
这个打击其实很大的。从高中开始收集的小说、图片、漫画、电影、物理数学资料以及我这么多年来写的所有程序(包括一些正在写的游戏)都这么随烟而去了。
当时我看着那缕青烟,顿时感觉人生好黯淡。许多东西再要去找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这让我如何承受得起?何况还有很多心血结晶,比如小说和程序;附带还有很多珍贵的照片。
至此,我感到是上天在让我开始复习考研——典型的白日做梦+一相情愿——于是我也加入了博的行列,开始整天泡在图书馆里。
其实呆在图书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情。那里有空调,而且关键是不用付电费。除了找位置有点小难度以外,别的都很好。更不用说那里成堆的参考书随手可得了。
一般HANSCH等人一直呆在文科区,因为HANSCH要考的是经济学,饭要学日语,别的人则是被他们俩拉过去的,比如汉江。而我和博则一直俩人坐在理科区。
在那里一般周围都能看到很多学妹——学弟相对来说少一点。比如,当时大二的学习部ZY(又是一个首字母简写是ZY的人……),以及一直做主持人的一个女生——当然还有很多我见过(因为同一时期我还要做他们电工实验课的助教)但叫不上名字的人,还有许多大三的(后来才知道:就在我、博和程我们三个大四的人开始准备考研前几个月,这帮大三的人已经开始为了考研而准备了…………)。
其实到了图书馆,也不见得就是去看书。比如,HANSCH有个很经典的习惯,就是早上过去说起太早了,于是开始睡觉;到了午饭时间,出去吃午饭,回来后说吃太饱了,继续睡觉;下午醒后看看书,半小时后说太累了,依然睡觉…………然后在图书馆也总能看到许多很恶搞的事情,比如一女生为了抢位子,咳嗽老是对着别人咳……
到图书馆自习其实还是很有成效的。那时把差不多所有历年的普物卷子和量子的卷子都做了,准确率还是很有保证的,被博等人当做标准答案在用。此外,还做了大量的英语卷子,这个和当年对付高考一样,很有成效。
准备考研阶段,每天从图书馆里回来后便会打开收音机开始听音乐——这段时间算得上是最长的收听收音机的时间了。每天都能听到LoveRadio等的音乐,实在是很让人陶醉。
而同时期博则喜欢听晚上的鬼故事——到目前为止我还真没听过哪个能算是吓人的鬼故事……
此后,在接近考研日子的时候,我们还常常聚在一起一起讨论题目——主要是政治的。
其实,现在一想到能把当初那么厚一刀政治给背下来,自己都感觉很不可思议。
当然,也有没背就通过的,比如考研英语——那是我自高考英语以来第一次发现我居然可以考得那么不低——这修饰词用得,真慎人。似乎我也就高考英语和考研英语考得成绩算理想……
当时的英语单词大概就背了三分之一……考的时候我都感觉可怕,但幸好我从来不对考试感冒,冷静得一塌糊涂,沉着得乱七八糟。
比较恶搞的是,到了考研前几天的时候,为了放松心情我反而经常在HANSCH那玩WARCRAFT……别人看来我果然不像是一个考研的人啊~~
考的那两天也很恶搞。第一天上午(考英语)一个教室差不多都坐满了,到了下午靠政治的时候,人少了一半……第二天上午考量子的时候,人大概只剩下三分之一了,部分人在考了半小时以后受不了打击就直接走掉了……到了下午,人更是屈指可数…………我理论物理这块,第一天一看,四个人,到了第二天,就只剩我一个人还在奋斗…………
果然是应验了这么一句话:100个想考研的人,到了考前一个月,只剩下50个;考前一个礼拜,剩20个;考前一天,10个;第一天过后,5个;坚持到考完的,也就1个了。
可爱+敬爱的达达同学,本来满怀信心地想考研,结果一看政治要背的三本书中的一本的厚度,立刻就放弃了…………
不过,现在超哥在准备考研,在这里祝他能顺利考上~~
考试那几天也有不少笑话。比如YY男,居然把人家上师大的许多路牌上的字都念倒了……比如,“环湖西路”到他嘴里就成了“环西湖路”~~
考完了以后也不容易。我们一面对答案(期间我发现我的答案成公认答案了,不过我还是发现我错了一道题……)一面走,结果花了好几个小时才找到轻轨……可怕呀~~
考研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它让我和几个原本不是很熟的人更熟了。
比如吧,原本我只知道LM很喜欢足球,但是在考研那几天,惊闻他居然成了博的私人厨子!这让我对他的认识顿时深了一步。后来常在他那里噌饭吃,也就和他比原来更熟了不少。

研究生考后
考完研的我们相当兴奋,也相当无聊。
准备考研的时候怎么说还有个事情让我们去做,虽然做得都不怎么认真上心,但至少是有事可做的。到了考完研的时候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于是,整天看到我们在校园里晃来晃去的不知道干什么。
那个时候我基本认定校园和我家后园除了大小上有区别,别的就没区别了——这个总结相信在所有大四人的心中都有。
那段时间和博算了一下,感觉大学四年生活的学习部分其实只要四十天就能搞定了——大部分课程考前一天突击一下就OK了;部分课程是连突击的必要都没有的;另小部分课程是要用两到三天来学习的,比如广义相对论,比如量子力学,比如其余的两本天书。因而,事实上四年共1461天中的1421天是给你让你去忘记你的学习的,让你去获取别的更有意义的东西。这个换算的公布让广大群众认识到了大学的必要性——你很难找到另一个1421天让你去尽情获取你所需要的东西。当然,这也让更广大的群众认识到原来我们逃课是这么地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当然,总有人会说什么别人工作后又回来学东西的。但是你真认为他们是回来学高数学量子的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猪在天上飞了这件事也一样不可能。
于是,史上最庞大的作弊战开始了。
在初中,作弊被认为是犯罪;在高中,作弊被认为是迫于生活;在大学早期,作弊被认为是一种战斗;而在大学即将结束的时候,作弊被视作一门艺术。
谁说作弊的人就没出息?考试不作弊就有出息了吗?茫茫人海这么多宣称自己没作弊过的人现在有几个是世界百强?当然,这话本身是有毛病的。
作弊是一门艺术,这个我们在大三的时候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
此后,在快毕业时的作弊圣战中,作弊的艺术更是发挥得超乎人们想象。
事实上吧,你想想也就知道了,能想出各种鬼点子逃过老师的眼睛作弊的人,其智力和能力必然不弱——弱的早就作弊败露被抓了。这个过程就好比战争时期的间谍战和信息战。批判作弊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在批判间谍和信息欺骗的存在——做人要居安思危呀~~
此后,大家便开始思考起了毕业论文的事。
最后,开始放假了,大家都知道以后再要见面就难了。

一些补遗
这里还有一些事情是上面没有记上的,这里补上。
小龙等人还在本部的时候就很喜欢溜冰,经常和Y-5、Uki等人一同在毛像那里溜冰,并且结识了不少通道中人。他们的队伍后来慢慢扩大,HL、Slow和KingGreen后来也一同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闵行的时候卓君也加入了)。
到了闵行以后,本来也就他们几个人小范围地活动,但是发现闵行居然还存在着另外两个不大的溜冰团体。在小龙等人的活动下,很神奇地他们这个最小的团体居然把一个第二小的团体吞并掉了!不久以后还把最大的那个团队也吃掉了!不得不佩服他们这些人,果然很牛。
而在大四闵行那座桥建好后不久,居然如我当初预言那样,出了交通事故。只不过当时预言的时候我没想到出事的居然是小龙。
那座桥梁后来的作用仅仅是为情侣们增加了一个可以浪费时间而有无人会前来问津的凭吊地点而已。
之前有次做了个小项目拿了笔钱,结果很莫名地答应请Slow出去唱歌。结果那次给我的感觉很不好,并从此几乎不再联系Slow了——这让我感觉我这人的脾气很怪,说变就变,翻脸不认人。
至于做的那个小项目,其实就是放假的时候帮YCX的高中老师做个小游戏。合作不是很愉快,因为他老师显然不懂电脑,于是对我说的东西一点概念都没有……不过,一个好处是我用这个游戏的KERNEL写了一个自己的连连看游戏,取名为《王道连连看》。本来打算拿去参加大夏杯玩的,结果被KingGreen刺激了下,便放弃了……
实习的时候也很好玩,特别是王贱人,太恶搞了。同时那段时间我也经常帮别人做课件,比如超哥和ZY小姐——对于后者,有介于她人要去美国了,而且平时待人不错,所以一些负面看法在这里就略掉了。
另外一些事情就不足对外人道了。比如实习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很是有趣,不过结合后面发生的事情的话又会让人感到很是无奈。还比如我的一些事情,只能说是发现以后不能随便放任事态发展,不容很可能会失控。

尾声
其实,本来这篇东西应该是在半年前写完的,但是一直拖着,拖到了现在。
我感觉自从05年开始,对写回忆性文章的兴趣便开始下降——也不知是对这东西的兴趣下降了,还是对回忆中的某些事情有了一定的抵触,总之,感觉不是很好。
其实,个人感觉这种回忆性的东西写写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它对未来的我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至少,他能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是谁,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总体说来,06年过得还是很不错的。06年上半年很忙碌,而下半年过得很单纯。
而现在,07年的上半年也已经过去了,希望未来的两年半也能如大学本科阶段一样,留给我美丽的回忆。

Posted August 31, 2007 by LostAbaddon in 思维测地线

突然想到的一个问题   Leave a comment

问题是这样的:什么样的博主(博客主人的无意义简写)的博客权限是个人,什么样的博主的博客权限是朋友,而什么样的博主的博客权限是所有人?

很有趣的一个问题。

其实关键在于权限是朋友的博主。

按照我的理解,设为朋友是为了不让外人看到一些隐私的内容。但是,既然不想让外人看到隐私的内容那又为何能让朋友看到呢?事实上吧,你的朋友就是MSN上的联系人,那么很大部分可能就是同事或者同学,也就是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如果某隐私连不认识的人都不能知道,那么认识的人想来更不合适知道了吧——如果涉及个人,自然对相识的人和不相识的人都不适合给人看;而如果涉及群体,那么不相似的人看了反而无所谓——反正不可能知道所指对象是谁。既然如此,这个博客权限的意义何在呢?看来只能象征性地表达“瞧,你果然是我朋友”这个一个很虚假的信息了——因为真正涉及到一些私下内容的,也不可能真放到博客上来写了。

倒是不给人权限和给所有人权限的,最难判断。不给任何人权限,那么该博客就是完全个人的了,写给未来的自己。这种人心里想写什么可没人知道,说不定正在包藏祸心;而给任何人权限的,那么要么对私人事相当无所谓,达到纵欲狂人的境界,要么就是凡事不外露,却又给人自己很坦然的错觉,实在也可怕的很。

最终结语:上面的文字是试图从阴谋论的角度来看人的结果,意思就是说:出自一脑子有毛病人之口。

Posted August 31, 2007 by LostAbaddon in 思维测地线

发现突然忙了起来……   2 comments

应该是临近同学聚会的关系吧,我发现我最近突然忙了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我本来打算下午去公司的,结果上午电话交流谈聚会问题谈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出去以后又开始商量公司的项目问题,谈了不少时间。随后给老师打电话,还是谈吃饭事情。接着,上车开始群发短消息通知大家聚会的事情,随后便开始不停回短消息,一直到来到公司。到了公司,则和一些同事交流各种消息,一直搞到四点一刻才出来,于是继续和别人打电话谈公司项目的事情……
能忙也是好事啊。如果每天都这么忙,那么要么生活过得很幸福(很久没这种感觉了——这话说的,仿佛是那长江的浪潮一样……),要么生活过得很滋润——别天真地以为滋润=幸福。
 
最近很诧异地发现自己居然没变重!很神奇哪~~
以前每次放假到快完的时候总能发现自己的体重如野草一般疯长的。
于是,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病啦?!
 
我猛然发现手头上还有两张哈根达斯的票子没处理掉……当初好不容易才从JASK的围追堵截中留存了下来,结果突然发现其实留下也没用——我已经不好冰淇淋好多年了……
 
最近发现老爸突然开始迷恋韩剧了……

Posted August 29, 2007 by LostAbaddon in 世界叶

  1 comment

今天很爽。
工资拿到了,论文写完了,开心啊~~
 
另:贺明天德国同学归国。祝回程旅途开心~~

Posted August 28, 2007 by LostAbaddon in 世界叶

又一经典——看来今年是经典之年   Leave a comment

大家一定对《圣斗士星矢》的主题歌很熟悉吧?
什么?不熟悉?拖出去五马分尸一上午!
下面这个东东就是正版《圣斗士星矢》主题曲的中文哟~~:
洗脚水没烧!
今天不洗脚睡觉。
洗脸水, 还在烧,不洗脚睡觉, 哈窝错
洗脚水没烧
妈妈说费用太高
她说面孔洗好,再拿脚放进去泡~~
洗脚水和洗脸水, 都是用煤气炉来烧~~
为撒工资不涨水电煤都涨价OH MY GOD~~
烧啊烧呀~ 不烧明年还涨价~~~~
烧啊烧呀~ 洗好脚再来SPA~~~OH YEAH~~~
烧啊烧呀~ 从开头烧到月底~~~~
烧啊烧呀~ 为撒不烧~~我妈买单
(有点常识,这是用上海话唱的)

Posted August 27, 2007 by LostAbaddon in 思维测地线

今天的三件大事   Leave a comment

基本,看了标题已经能领悟出这么一点了,那就是:难怪今天这丫的废话噶多。
第一件大事:决定把聚会地点定在NEXAGE的9楼。地段好,服务好,装修好,就连收费也好——好贵。定在这里是经过我早上对“点评”上的资料进行了筛选得到的——还特地做了地图……事后认证:该地图作用果然很大哦~~
第二件大事:准备和KONY一起写个关于真实世界的机器人大战的幻想小说(很饶口的修饰,适合当RAP)。这是第三次俩人一起合作了,能否成功不知道——以往的成功记录仅比失败记录少两次!背景已经设好了:太阳系纪元,木星正在开发,火星打算独立,月球准备造反,地球还在腐败,主角向往矿工(这是我的主意……),特工忙着逃亡。
第三件大事:简易DBS与配套SQL系统写好了。

Posted August 26, 2007 by LostAbaddon in 世界叶

听到一句生猛的   2 comments

前面听到一句生猛无比的话:
所谓浪漫,就是发浪得漫出来…………
 
此真乃神人也~~ 

Posted August 26, 2007 by LostAbaddon in 世界叶

做了件很不错的事情   Leave a comment

昨天把我家周围所有的价格在40到80的饭店(不包括火锅和烧烤)都在DDMAP上标了出来,做成了张图片(DDMAP不支持自定义标签或者多标签…………)。 
随后,今天把NEXTAGE周围价格在40到80的饭店都标了出来。
这样方便以后找饭店花差了~~

Posted August 26, 2007 by LostAbaddon in 世界叶

继续玩语法分析   Leave a comment

首先要申明的,就是这里的“语法分析”和语言一点关系没有。
别一看到“语法”一词就穷激动,多激动对身体不好的,特别是肾上腺。小心以后老了肾亏哦~~
好,继续正题。
之前玩过一阵子的数学式的语法分析,把一个表达式的成分都分析出来,然后按照正常的数学运算顺序进行计算。这个过程说着容易,处理起来其实很伤人脑细胞的。
再之前一点,写过一个小的,分析的是24点……其实那不能算是语法分析了,算游戏还差不多。当年那个程序能穷举出所有的解,而且运算结果是否为24也是可以设置的,很是自豪——特别是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贸然和我玩24点的时候(写了数学式分析的语法分析以后发现这完全是鲸鱼与灰尘的差别)。
最近由于一朋友的要求,开始玩SQL的语法分析了。
情况是这样的:他要我写的程序在没有安装任何运行库(当然,XP是自带VB6的RUNTIME库的)的情况下写一个数据库程序出来。
这个要求的隐含义就是说:要自己写套数据库文件系统,然后自己写个类似SQL的东西,还有自己写DATAGRID(这个倒是有经验,曾在C#上写了个比以前用的DATAGRID好的GRID控件)。然后,考虑到安全问题,似乎还要写个加密模块(虽然这个是早有现成的了,比如.NET FRAMEWORK就自带的,不过一方面外来的库要安装,而那朋友说不能安装,另一方面我也的确早就写过不少加密模块了,一直没机会在别人身上使用——说的仿佛我是邪恶的疯狂科学家一样……)。
昨天已经写完了DB模块的大部分,开始写SQL分析了。感觉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另:另一个朋友建议我以后在编程上不要老做“体验性”的工作,要看一点经典著作。这方面嘛,我感觉现在还不是时候。等过段时间变数差不多都明朗以后再说也不迟。

Posted August 26, 2007 by LostAbaddon in 世界叶

最近的感悟   5 comments

最近感悟老多的。或者应该用这种口气:最近感悟哈多。
之所以要考虑两种不同口气,完全是由于我现在很无聊所导致的。
好,继续正式的废话。
以前一直很疑惑“总裁”、“CEO”和“经理”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最近感悟到了。
比如吧,吃饭这件事上,班长是“总裁”,具有“最终裁判权”;然后,有的时候我和KONY是CEO,意思就是“Central Execute Object”,也就是“主要执行对象”——关键词是“EXECUTE”,也就是说念的时候“EXECUTE”一词要重音。最后,最近我感觉我是经理,不过是“公关部经理”。意思就是说:和别人,包括饭店老板这种人,的交流和联系的事情是我来的……
可见,经理其实等级很低的,我都还没算上“董事长”这种级别呢。
 
PS:前面我妈说她看昨天剩下的咖喱土豆不多就给吃了…………天啊,我的咖喱,我的土豆~~
 
PPS:最近深刻体会到了媒体的虚假和物价的飞涨——如果股票和物价一样涨或者工资和物价一样涨,那就能让人平衡了,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早上去买早饭的时候,发现以前高中1.5二两的锅贴和生煎,去年的时候涨到了2.4,今年放假的时候是3元,今天居然是4元了!!本来一直是鸡蛋饼摊位人不多而生煎锅贴很爆多的,今天彻底反过来了!!新闻上居然还说肉类涨价不影响市民的饮食结构,绝对是说谎!或者就是他们认为我们整个小区的人都不是上海市民!!

Posted August 25, 2007 by LostAbaddon in 世界叶